• 2012年5月29日

    回到祖宗的血脉路——油画家王绍轩一席谈



    中国中生代画家王绍轩,最近和另一位画家戚弘一起,联袂在新加坡举行了一场题为《简约黑白》的画展。和戚弘水墨动感的马不同,王绍轩则是用油画来表现静。

    下面是王绍轩受访时的谈话:

    我和戚弘是大学同学,我们都是画油画的,但戚弘后来改成水墨,而我一直在画油画。

    我攻读研究生时,主要是攻读文艺复兴前那一段。我画的《忆》系列的画作,是在研究生之后开题以后画的风格。这也是我未来要走下去的主打的风格。

    那为什么我会跨跃到《荷》这个系列呢?

    我们研究生那一段是西画阶段,全是从事造型艺术, 平面描述立体。西方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模仿,中国的艺术属于意象的,西方艺术注重外在,中国艺术注重内在。

    我学了西画那么多年,越来越感受回归不了中国文化,而我内心对中国的意象文化特宠爱。希望转换回中国文化。我在研究生时期,突然对黑白世界特别有兴趣,搞西洋画,对颜色很敏感,后来对颜色没敏感了,甚至讨厌。而同时,我对中国传统的绘画,特别是两宋时期的绘画特别感兴趣,这时候,我才发现,我又回到了我的DNA里面,我祖宗的血脉里了。

    于是,我要在油画里表达中国人的观点和态度,我要回到内在的感性的世界里去。中国的绘画是观念在前,样子在后。我现在的油画,就是要回到中国的美学态度上来。

    我这次和戚弘一起参加的画展叫《简约黑白》,一个黑、一个白;一个动,一个静,回到了中国的内在文化上来。

    荷花,中国国画一直表现四君子——梅兰竹菊,我选择荷花。

    那我是怎样画荷花的呢?我选取抽象和意象中间那一段,颜色取舍上,选择中国的黑白,尽量提出少的颜色,庄子说:“无色令人目眩”,理念特单纯、特直接。

    我选择的材料是西方的,但表达的理念是东方的,表达的态度一定是东方的。东方的态度一定是很静的,很神秘的。于是我剔除颜色,用了很少的颜色。但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在其中,既没走到纯粹的模仿,也没走到纯粹的抽象。

    那么,油画怎么能追求水墨的境界呢,我就把油的粘稠性稀释掉,让材料贴近我们中国人想要表达的这种态度。

    但是,我也不能仅仅是用油画来画国画,也要保留国画的机理,保留油画里面的厚度。




    画家王绍轩简介

    1960年出生于中国辽宁本溪。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
    1993年作品:《花卉》入选“中国首届油画静物作品展”(北京)
    1993年作品:《风景》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辽宁9人油画家展》
    1995年作品:《静物》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澳门-中国油画展》
    2002年作品:《延安的岁月》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辽宁展区精品大展入选参展
    2003年作品:《秧歌舞》入选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辽宁省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
    2005年作品:《风景》获辽宁省小幅油画风景展金奖
    2006年作品:《水乡印象》入选纪念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大型美术展览,获银奖
    2006年作品:《街景》获“鲁艺杯”优秀作品奖
    2006年作品:《雨中街景》入选2006孟加拉·亚洲国际艺术双年展(孟加拉达卡)
    2007年作品:《忆之系列之二、三》参加2007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新视觉07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研究生展”
    2009年作品:《蝉鸣》参加北美艺术家画廊展(加拿大多伦多)
    2012年1月作品:《忆——大家庭》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一等奖
    2012年3月作品:《忆——红色记忆》获得首届中国当代美术文献展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