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1月13日

    新加坡进入低增长时代 引发精英层激辩



    新加坡讯,2010年,新加坡取得了14.8%的年增长率,让一些周边经济体羡慕不已。但是,新加坡今年头10个月经济不振,预料全年的增长率介于1.5-2.5%之间。

    一方面,新加坡的制造业遭遇全球经济不振的打击,尤其是电子业面对着最糟境遇。另一方面,新加坡近年来展开经济重组,追求包容性的增长和有质量的增长,并控制外来劳动力的流入。这使得新加坡的增长放缓。但这样的举措引发了新加坡精英阶层的激辩。

    海峡时报的财经记者,今天发表了长篇综述性报道,介绍了这场辩论各方的主要观点。

    报道指出,虽然新加坡的增长率前景黯淡,但是新加坡政府那里似乎并没有出现强烈的反应,甚至采取了乐观其成的态度。这让很多经济学家感到惊讶,因为他们认为政府会采取强烈的政策回应的。

    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上个月似乎就表明政府的政策已经改变。他在接受海峡时报专访时说,增长不是一个数字,而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说到底,最终人们关注的是面包增加了没,对社会的改变是怎样的。”陈川仁暗示,要让新加坡人有足够的收入,新加坡需要的是“有质量的3%的增长率”。

    而在今年6月,总理李显龙在对经济学家们的一次演讲中说,增长对于改善新加坡人的生活依然是重要的,但增长不代表所有东西。

    他说:“我们不是要不顾一切地增长,我们没有这么做,增长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改善我们生活的手段,达成我们很多目标的手段。”

    海峡时报指出,回溯五年前,当时的内阁资政李光耀强调的是增长的首要地位。

    他当时在向青年人演讲时,呼吁年轻人抓住机会。他说,由于强劲的经济增长,新加坡的进步是可能的。“只要你增长,所有的问题就能控制,如果你没有增长,你就失业就没有工作,接着所有的问题都变得棘手。”

    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经济师蔡学敏认为,增长变得不那么重要是值得担忧的。他担心推动经济重组已经成了压倒性的任务,但其他的议题,如缓解经济低迷却变得次要。

    他举例说,现在虽然有必要收紧外劳流入让本地企业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并提升劳动生产率,但是这项政策的代价却被忽略。

    他计算后估计,如果放松外劳流入,新加坡的增长会达到3%,是目前的两倍。而外劳紧缩措施导致了政府减少11亿新元的税收,以及3.58万份工作。

    蔡学敏指出,较高增长带来的税收增加,可以加强国家的社会安全网。

    社会上有蔡学敏想法的人不少,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去年新加坡大选之后,政府才变得不再太注重增长率的。尤其是,当选民认为,外国人的流入带来了本地交通拥挤和住屋昂贵。

    尽管新加坡一些企业要求政府协助放松外劳政策,但新加坡政府一再表示,外劳政策不会回头。

    海峡时报的报道指出,接受低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实际上新加坡也不可能按照之前的增长率增长。虽然今年以来的增长率为1.5%,但新加坡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体,这样的增长其实不是很可怕的。

    比如说,瑞典过去五年年均增长为2.5%,丹麦在1970-1990年的平均增长率只有2%。

    大华银行经济师全德健认为,新加坡的增长是有一定局限的。其中一些局限可以通过创新和城市规划来克服,但是,增加100万人口的边际社会成本将是很高的。

    他指出,外部原因,区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轻轻松松的增长不会再是常态。他举例说,马来西亚和泰国都在学新加坡,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建立高端制造业如制药。

    除此以外,也有很多人认为,新加坡较低的增长其实是更具包容性的增长。

    海峡时报说,以瑞典和丹麦为例子,虽然增长率低,但这两个国家的宜居性持续在一些国际排名中名列前茅,社会紧张度也很低,也比那些发展中国家更为平等,教育水准高,社会安全网也强。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许文达就指出。低增长不是一件坏事,新加坡应该注重增长方式,而不是增长多块。他指新加坡政府过去十年的政策一直把增长最大化,忽略了这么做的机会成本。

    他说:“高增长成了目的,而不是达成目的手段,而目的应该是人民的福利。”

    海峡时报指出,如果新加坡经济重组奏效,获得了推动经济达到下一个发展水平所需要的劳动生产率,前景还是乐观的。

    对外劳的依赖较少,将促使企业使用新技术、改进工作流程和创新的急迫性。这就会推动底层员工薪金的增加,这样就迫使老板们不再依赖廉价劳动力。

    全德健说:“最后,这些廉价劳动力的来源总会枯竭,中国和孟加拉也需要劳动力发展自己的国家。”

    但是,分析师们也认为,新加坡采取这种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的增长,其实也存在着危险,因为这可能导致新加坡的制造业和企业因为人力成本过高而缺乏竞争力。

    新加坡外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最近指出,低增长可能会意味着减少年轻人的机会,并减少经济的动能。

    根据南洋视界之前的报道,实际上,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总理李显龙就委任尚达曼担任经济战略委员会的负责人,检讨经济重组问题。新加坡在大选前的2010年,就宣布将减少外劳,并降低增长率目标。2011年大选后,尚达曼被李显龙选为内阁副总理。

    因此,南洋视界相信,相信新加坡的这一轮经济重组措施,并非临时起意,而经过相当慎密的战略规划后所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