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2月16日

    新加坡民众示威反对政府增加外来人口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报道,新加坡大批民众在周六(16日)下午在芳林公园举行罕见集会,反对政府将人口增至690万的计划。

    尽管先前下了场大雨,草地湿滑,到处是泥泞,有足球场般大小的芳林公园仍挤满了群众,撑着伞出席抗议活动,聆听讲员在台上反对政府最近提出的《人口白皮书》。

    出席抗议活动的薇薇告诉英广中文网,政府没有征询人民的意见就通过白皮书,让她很不满。42岁的她说,这影响到自己以及孩子的未来,因此虽然下着雨也要前来支持,让政府知道民众的情绪。

    在上个月29日公布的《人口白皮书》中,新加坡政府表示为应付人口老化,生育率下降带来的挑战以及保持劳动竞争力,将继续引进外来人口,预计到了2030年新加坡人口规模将增至690万,比目前增约30%。

    此前,一般民众已经对过去10年外来人口大增影响房价、就业机会、薪资增长并造成公共交通过度拥挤等问题感到不满。目前新加坡的人口约520万,其中三成是多数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邻近国家的外来人口,而人口密度已超越香港。

    示威者担心人口增加,将导致贫困问题恶化。

    薇薇语受访时,语带气愤地指出,她乘搭地铁或巴士往往要等上几趟才挤得上,“地铁系统承受不了增加的人口,一直发生故障,又非常拥挤,很难想象接下来将人口增至690万的新加坡会是什么样。”

    学者:减少移民数量仍可维持经济增长

    人口政策上个月公布后,即刻引起民众关注,无论是官方媒体或网络都掀起沸沸扬扬的讨论表达不安。

    白皮书后来作出修改,即删去“人口政策”字眼,并写明是“人口预测”,而总理李显龙也重申, 690万是规划未来基础设施时的人口参考数字。

    日前,人口统计与全球人类资本维根斯坦中心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表示,2.1的人口替代率是“一个高度虚化的数字”,新加坡只需维持1.7的人口替代率,仍可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健康水平。

    尽管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在大选总得票率为60%,但由于选区制度的关系,仍占国会87个议席中81个席位。

    国会辩论中,由于在野党仅占7个国会议席,再加上非选区议员以及管委议员的票数,国会最终以77张执政党议员投下的赞成票,13张反对票及一人弃权,通过了白皮书。

    “中国移民成头号公敌”

    举办者吴家和早前在网上号召民众出席活动,要“向政府提出的690万人口说不”,不过在活动前一晚,网上重出现他带有种族歧视色彩文章。

    文章列举出各国移民特征,其中指中国移民“没有礼貌”、“喜欢在公共场所喧哗,而中国女性则“被视为是抢别人老公的女人”,“由于许多的负面新闻,中国移民成为了本地人口的头号公敌”。

    文章引来网民的批评,指作者作出歧视性言论,试图煽动排外情绪。一些网民更表示尽管不满政府的人口政策,但也不会出席示威活动。

    政府人口政策上个月公布后,立即在媒体或网络上引发激烈讨论。

    受邀演讲的讲员也纷纷与吴家和的言论划清界限。在野党国民团结党发出文告澄清,虽然他们党员上台演讲,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认同文章的观点,“国民团结党反对的是宽松的移民政策,而不是外国人以及新移民。”

    不过吴家和前一晚已将文章删除,并在活动中公开道歉。

    他接受英广中文网访问时说,希望这件事不会模糊示威活动的焦点。

    “我们要向政府传达强烈的信息,希望政府在作出任何影响新加坡未来的政策时能征询人民的意见,甚至进行公投,而不是在5天的国会辩论中就完成决策过程。”

    “狮城新人口政策优于香港”

    政府宽松的移民政策更成为2011年大选以及去年及今年两次补选的竞选议题,使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得票率大幅下滑,并失去两个补选议席。

    李显龙在上个月28日谈到新加坡目前的人口问题时,承认在人口增长和基础建设的工作上做的不足,缺乏全视野导致目前住屋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没有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

    因此人们纷纷质疑,政府未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又如何能让人相信他们能应付未来人口增长后的情况。

    虽然《人口白皮书》出炉招致不少批评声浪,不过新加坡的中文官方媒体却刊登了一些香港评论员对新加坡决策者赞扬的文章。

    《联合早报》在13日转载刊登在《南华早报》的一篇由香港大学叶兆辉教授撰写《人口政策:香港可借鉴新加坡经验》以及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学会副理事长黄炽华的评论文章《狮城新人口政策比港优越》。

    其中,叶兆辉批评香港上一任政府没有让社会做好准备“白白浪费了时间”,而现任政府则“忙于处理奶粉供应和平行进口的问题”,没有提出一个好的人口增长综合方法。

    黄炽华则认为,新加坡的人口政策政策,“对移民虽比较严格,但新加坡良好的生活环境、优越的教育制度,一定会吸引各地人才到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