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文章]美国海军宣布,“自由”号濒海战斗舰于3月1日开赴新加坡,将在新加坡部署8个月,这也是濒海战斗舰服役后首次进行战斗部署。美国海军称,“自由”号主要执行海上安全维护任务;参加国际展览和演习,以突显美战略意图;通过双边及多边合作,安抚美国的亚太盟友。
舰型武备仍需完善
濒海战斗舰计划是美国海军在取消DD-21隐身驱逐舰建造计划后重点实施的全新项目,它在设计理念、性能要求、装备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变革。“自由”号是美国海军装备的第一艘濒海战斗舰,第二艘名为“独立”号,两者虽都是濒海战斗舰,但设计风格迥异。
“自由”号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主导建造,采用传统单体舰设计,于2009年11月服役,曾被试验性派往加勒比海,负责从古巴关塔那摩美军基地向海地运输物资补给。“独立”号则是由通用动力公司设计的铝质三体舰,由奥斯塔美国公司建造,于2010年1月18日在阿拉巴马州的莫比尔市服役,之后部署在圣迭戈海军基地。无论是“自由”号还是“独立”号,都需要进一步相互竞争以博取美国海军的青睐,同时各级舰本身还在不断改进。
从基本性能指标上看,濒海战斗舰是一种具备高航速的轻型战舰(3000吨级),具备小型、快速、机动、吃水浅、火力强等优点,更适合海况复杂的“近海战场”。通过搭配不同的武器模块,可执行近海反潜、水雷战、水面战等多种任务。此外,濒海战斗舰还具有良好的雷达探测规避能力和通信指挥能力,可秘密行驶至其他国家海岸线附近协助特种部队执行特种(秘密)作战任务。
“自由”号和“独立”号都装备有多种武器系统,在武器装备方面两舰虽略有区别,但总体情况相当,主要包括1门57毫米口径隐身舰炮、1套“海拉姆”近距防空导弹系统、4挺50毫米口径机关炮,以及2架MH-60R反潜/反舰直升机和多架MQ-8“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等。
最近美国海军还决定为其加装“鹰狮”导弹。与“鱼叉”“战斧”等舰载导弹相比,“鹰狮”导弹的外形尺寸很小,但美国海军认为“鹰狮”同样具备超视距攻击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的安装和作战费用低、攻击精度高、附带毁伤小。正是由于具备以上优点,濒海战斗舰可携载大量“鹰狮”导弹充当“轻型武库船”。
尽管近期在建造和使用濒海战斗舰的过程中出现了钢板质量不合格、舰体设计不合理、部分管道和船体易受腐蚀等问题,但是美国海军推进该计划的决心依然没变。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的第三艘濒海战斗舰于2010年12月4日下水,定于今年交付。由奥斯塔美国公司建造的第四艘舰已经成形,第五、第六艘舰也已开工,标志着美海军濒海战斗舰已步入批量建造阶段。
除自己使用外,美国还竭力对外推销濒海战斗舰,据称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看中。美国《防务新闻》称,濒海战斗舰“相当适合东南亚小国海军用于近海防御”。
部署南海“秀”存在感
美军在南海最大和最重要的立足点是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据新加坡国防部透露美国最终目标是在当地永久性部署“一到两艘”濒海战斗舰,而之前美国海军官员就表示南海是濒海战斗舰的重点部署地区。可见,“自由”号只是打前站的“领头羊”,后面还会有更多“同伴”。
从地缘战略上看,南海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美国基于冷战的“零和”思想,竭力鼓吹在南海拥有“不可剥夺的自由航行权”,不遗余力地插手南海事务。为落实其主张,美国不仅向新加坡派遣濒海战斗舰,还在这片水域积极实施军演,并在南海周边寻找更多“支撑点”,例如与菲律宾签署“访问部队协定”;与老对手越南“握手言欢”,主动升级美越军事关系等。
根据美军的构想,濒海战斗舰要成为美军“在濒海,在五大洲陆海交界的地方”采取军事行动的先锋和主力,扮演“超级打手”的角色。
需要强调的是,美军所说的“濒海”(或近海)是指其他国家的濒海(或近海)地区。随着在全球进行军事干涉、军事介入强度的增加,美军迫切需要进入别国濒海地带采取行动。在五角大楼看来,某个大国已逐渐在南海开始具备某种“综合优势”,影响到美国的“霸权地位”,基于这一战略判断,美国抛出“空海一体战”理论,旨在遏制潜在对手的“反介入/区域隔离”能力(对领海主权的控制和维护能力)。
专家分析,濒海战斗舰是美海军由“大洋作战”向“近海打击”战略转型的产物,“自由”号及后续舰进驻新加坡,意味着美国海军在南海地区有了常驻舰艇,不仅能进一步“显示存在感”,而且能更快对南海地区发生的事件做出反应。事实上,美军无论驻扎在哪里都不会“安分守己”,原本美军就频频在南海实施侦察活动,以后这类活动很可能会增加。俄罗斯《军事评论》认为,濒海战斗舰进驻新加坡,使美军针对南海的部署“火药味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