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4月22日

    解放军报:“自由”号首次海外部署 小舰艇背后的大战略


    [解放军报文章]美海军首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横跨太平洋18日正式进驻新加坡樟宜基地。这标志着美军希望以少量、轮换的兵力部署,来实现“地理上更分散、行动上更灵活、政治上可持续”的目标——

    从母港美国圣地亚哥起航一个半月之后,美国首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横跨太平洋,于4月18日正式进驻新加坡樟宜基地。“自由”号上共有91名船员,其中包括MH-60“海鹰”海事直升机团队。根据美国海军发布的公告,这是其首次在海外部署。

    濒海战斗舰因其极佳的机动性、隐身性,强大的火力以及多种任务模块,被称为“近海格斗之王”。然而,它毕竟是排水量不足4000吨的小型战舰,其性能和战法未经实践充分检验,尚未完全成熟,在美海军庞大的武器库中只能算是“小舰”,仅从军事行动角度来看,意义作用有限。在马六甲海盗威胁降低、南海纷争持续升温、美国亚太战略调整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自由”号进驻樟宜显然是想“以小舰谋大局”,有着深远的战略意图。

    发挥小舰“先头部队”的作用,推进亚太兵力调整之大局。随着美国战略调整的不断深化,东南亚在其亚太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成为其军事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美军通过联合军演、舰船互访、基地准入等方式,不断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但作战部队的机制性常态部署却一直未能实现。而此次“自由”号在新加坡为期8个月的部署,是美海军撤出苏比克之后战斗舰船在东南亚的首次长期部署,美军希望以此强化樟宜基地东南亚安全据点的作用,“以点扩面”,不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实质性军事存在。而且,樟宜基地扼守马六甲海峡要冲,面向南海,美在此实现长期军事存在,可进一步加强对亚太经济命脉的控制,对优化美在亚太的整体兵力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彰显美新合作的示范效应,开创与东南亚安全合作新格局。东南亚国家大都奉行“大国平衡”政策,尽管近年来一些国家“倚美求安全”的心态增强,与美安全合作不断拓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东南亚国家对美军事存在仍心存戒备。美国希望抓住“自由”号进驻樟宜的机会,通过美新军事合作的示范效应,拓展与东南亚国家军事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此,美在“自由”号的部署方式上可谓费尽心思。一方面,从2011年起,多次高调宣布与新加坡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具体部署计划;另一方面,在部署的具体方式上却相当低调,此次“自由”号部署樟宜期间,全体舰员吃住在舰上,并只在区域内进行访问交流。而且,此后4艘濒海战斗舰以轮换方式部署,不谋求在新加坡建立永久性基地。美希望以此高调显示对东南亚盟国和地区的安全承诺,进一步拉紧同盟;同时,也为了减少驻扎国的负担,改善美国驻军的形象。

    发挥“小舰聚合”作用,探索前沿军事存在的新模式。濒海战斗舰虽小,却具有很强的通讯控制指挥能力,可与潜艇、水面舰艇以及航母战斗群密切协同,联合行动,必要时甚至可扮演“近海指挥舰”的角色。当前,美传统的海外兵力部署模式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濒海战斗舰“少量、轮流”的部署方式,能够以较小的兵力投入实现更大范围的军事存在,并可避免因新建基地而增大经济投入,降低驻扎国及有关国家的反应烈度,实现“地理上更分散、行动上更灵活、政治上可持续”的目标。

    “自由”号进驻樟宜是美国亚太大棋盘上的重要一步,美国人在试探,周边国家在观看,濒海战斗舰未来将驶向何处,人们拭目以待。

    (《解放军报》2013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