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异国他乡的游子来说,总是有一个地方,会让自己感觉如此熟悉和亲切。那,就是故乡!对此,赵志栋深有体会。从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开始,他就一次次回到温州、走进故土。而每一次与故乡的亲近,都让他心底的那个愿望越来越强烈:回归温州、定居温州。
第一次的寻根之旅是在1996年。而这一次,他带着全家人回到温州寻根祭祖、亲近故乡的山山水水。
海外“第一馆”
53岁的赵志栋,虽然在新加坡出生,却能讲一口流利的温州话。
他说,漂泊异乡的人,都有很深的家乡情结。在新加坡,被誉为温州海外“第一馆”的新加坡温州会馆,就是温州人身在异乡的家。作为会馆的“交际”(相当于秘书长),他则负责会馆的社交统筹等事宜。
1923年,为寻求同乡的团结与互助,及谋求同乡的福利,一把斧子一个铁锤,就只身闯南洋的温州人金天放、陈岳书等人发起创办了“温州同乡会”。同乡会于1931年易名为“温州会馆”,这是温州人在海外成立的第一个温州籍侨团。温州人下南洋在新加坡闯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据称,当时三名来自温州永嘉的木匠南渡到新加坡谋生,相继而来的温州人日益增多,至1915年已有90余人。早年下南洋的温州人,无法与当地的英国移民厅官员讲清楚籍贯,只好说是上海人。由于他们大多数在上海学过手艺,因此他们开设的木器家具店也挂上了上海木器的招牌。
温州会馆最热闹的日子,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三。这一天,是鲁班的诞辰。由于在新加坡的温州人大多数从事木器业,因此会馆按照习俗供奉鲁班,将鲁班诞辰日定为温州会馆的会庆日。
今年,新加坡温州会馆迎来九十周年庆典。随着庆典临近,他也格外忙碌……
故乡寻根旅
赵志栋介绍,在新加坡的温州人里,永嘉人占了7成。而他的父亲19岁移民新加坡,和大多数那时的永嘉人一样,在新加坡从事的是木匠的工作。毕业后,赵志栋子承父业,起家同样干的是木匠的活儿。
小时候,赵志栋跟奶奶睡同一张床,思乡心切的奶奶常常会和孙子提起故乡赵宅村,告诉他村子是赵氏的聚居地,村里哪里有大屋,哪里有大树。
而1996年赵志栋带着老母亲和妻儿第一次来到瓯北老家,他就有强烈的回到家的感觉。因为小时候奶奶早就对自己描述过故乡,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是久别重逢。而且村子里的人说的乡音,让他感到特别亲切。
“几天时间里,村子里的各处亲戚们邀请我母亲去吃饭,完全没有其他的闲暇时间。”赵志栋回忆说。
而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赵志栋就已经和国内有生意往来了。他由木工起家,因为许多客户来自电子机械行业,他也开始转行到电子机械行业,将飞利浦、IBM、惠普等国际知名品牌的电子产品引入苏州一带装配。让他感到兴奋的是,多年来中国的电子机械行业一直在迅猛发展。如今,跟他有合作的电子机械厂商产品,几乎都是由上海设计、制造,再运回新加坡,和当年他初和国内合作时流程相反。
2011年,赵志栋作为新加坡温州会馆代表,带了35名新加坡永嘉籍华侨对故乡进行了9天的寻根之旅。而这一次,故乡的日新月异,让他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回赵宅村的路。楠溪江的清澈山水,让他们着迷。而更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温州相关侨务部门的热情接待。他说:“他们的热情让我们意想不到,因为我们当中更多的是侨二代甚至侨三代,没想到回到温州大家依然把我们当成自己人,这让我们都感觉是真的回家了。”
落叶归根梦
在赵志栋眼里,新加坡温州会馆是一个会员异常团结的组织,会馆分投资组、妇女组、教育组、康乐组、青年组等等。其中投资组负责各类投资项目,也是会馆日常开销的最大经济来源。而妇女组是这些组里活动最多的。
赵志栋说,除了各类内部活动,新加坡温州会馆很大的作用还在于寻亲,近年来,不断有温州人希望寻找曾经去往新加坡移民的亲人,而会馆几乎每次都能对这些温州老乡有满意的回复。
随着会馆和温州的联系越来越多,近两年来,赵志栋几乎每年都有五六次机会回到瓯北老家。而近日回温,他还有在赵宅村老家翻修祖屋的打算。他希望退休之后每年至少有半年时间在老家定居。
近两年,赵志栋也尽量多地带着女儿和儿子回温州。虽然儿女对于回温,感觉上更有一种到国外旅行的味道,赵志栋还是希望他们多了解故乡。如今,赵志栋的女儿赵康诗在新加坡攻读环境科学硕士。赵志栋说,新加坡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所以他们在水环境的研究上很先进。他尽可能多带女儿回温州,也是希望女儿将来有意回到温州发展,尤其在水环境方面能找到好的项目。
赵志栋18岁的儿子康进马上就要在新加坡服兵役,虽然他的普通话懂得不多,却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能讲一口流利的温州话。所以此次回温,康进对温州的评价是很好玩,很亲切。接下来,赵志栋也希望花更多的时间留意温州合适的投资项目,希望把工作和生活都跟故乡更拉近距离。(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