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5月4日

    李光耀看世界


    [经济观察报文章]关心东南亚政治的人不会错过李光耀的每一次言论。这位新加坡前总理预测精准,时有卓见,更重要的,他从不畏言,言辞犀利,激烈地揭穿谣言,戏谑自己反对的意识形态,驳斥与自己相左的观点。他习惯于走向极端,人们鲜会从他口中听到中庸的见解。

    不难想见,从这位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战略思想家的新书中,读者可以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分析。被称为“新加坡国父”的他在书中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对伊斯兰教、民主和印度“失败的繁荣之路”的独到见解。《李光耀:大师看中美与世界》是李光耀过去四十年的采访和演讲的汇编。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科学与国际事务贝尔弗尔中心的编辑团队将他的观点梳理并归纳成8个主题,其中大多是关于中美竞争、印度未来、伊斯兰极端主义与民主主义。

    李光耀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乐园,科学与技术为它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而同时,这个世界也充满喧嚣,潜伏着由意识形态引致的矛盾冲突。从邓小平到习近平,他是每一位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良师益友,从尼克松到奥巴马,他也是历届美国总统的咨询对象。如此熟识中美两国的李光耀对于两国之间未来的关系充满了乐观:他反对战争,因为中美之间的竞争根本在于贸易而非意识形态。两个国家都清楚地知道合作才是双赢的解决方式。为了维持全球稳定的局面以保证投资的正常化和贸易的公平化,美国需要一个和平的中国,而中国同样需要美国的先进科技和市场,“他们是竞争者,而不是对手。”李光耀说。

    尽管如此,李光耀同样警示西方世界,若对中国民主、人权和民族问题过分强调,可能会迫使中国采取敌对的姿态。“必须要使中国相信,在它准备好更加开放地讨论有关世界安全和稳定的课题之前,美国并无意图分裂中国”,李光耀是华人的后代,他懂得中国人的想法。“中国想要被肯定,不是通过妥协西方的模式,而是让世界认同那个独一无二的‘中国’”。他看好中国的未来,甚至因为新晋领导人习近平在“文革”时期的艰苦童年岁月而将他比作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他觉得中国终有一天会在经济指标上超越美国,但是永远不会拥有与之相同的活力和创造力。“汉语的复杂程度阻碍了中国吸引外国人才,中国也不可能像过去几百年前统治附属国那样继续统治亚洲的其他小国”。

    乍读起来,这本书像是一本严肃的学术专著。大概20页以后,李光耀机智幽默的笔调和尖刻有力的论证方式便凸显起来,让阅读过程变得有趣而富有挑战性。毕竟,李光耀是一个出色的评论家,他不为任何意识形态所束缚,也从不试图追求政治正确,他只是将自己描述成一个实用主义的修理工,权衡利弊,直捣问题核心。

    举例来说,尽管对美国有着溢于言表的欣赏,李光耀对于它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美国的繁荣其实并不源于它的普世价值,而是因为地缘政治的优越以及源于欧洲的资源、资本和技术的优势”。对于当代美国选举制度,他更是持怀疑态度,认为一个领导人只遵从选票和民意的政治体系很容易为民粹主义所害。“我不认为一个政治公关顾问成紧俏职业的年代可以孕育出丘吉尔、罗斯福,或者戴高乐。”

    李光耀根本上还是一个战略思想家,他永远提得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激进伊斯兰主义,李光耀开出的药方是支持反对激进伊斯兰分子的穆斯林教众,“美国更该强调宗教,而非采用武力。”他建议,“通过将中国纳入全球体系来获取由中国遵从世界规则所带来的大量既得利益”,他说,“这是改变中国的唯一方式。”至于印度,他认为领导者必须彻底根除种姓制度。短期来看,印度应当加大对科技和交通的投资以吸引制造商,因为制造业是就业的真实来源。另外,他认为印度的银行和资本市场现状远优于中国。

    人权主义者或许会对这本书感到失望。李光耀主张集权,蔑视新闻自由和民主,是集权政府和政客的同盟。

    不少发展中国家试图追随新加坡的集权脚步来扼杀新闻自由,然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成功复制李光耀政府的精英管理原则而让他们的政府变得同样干净透明。新加坡从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第三世界小国仅用四十年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国家,这个不争的事实足够说明一切。

    李光耀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反复表达对种姓制度的憎恨,痛恨用出身而非个人品质评判个体的封建社会。


    然而奇怪的是,他却从来不相信人的平等——他是考绩制的忠实拥护者,竭尽全力地将新加坡变为了一个精英统治社会。“人们生下来从不平等,但是必须通过平等、透明的制度而被赋予相同的机会”。他反对社会主义福利体系,因为这种制度并不奖励胜者,会摧毁激励机制,认为美国若采取欧洲的社会福利模式必然会一定程度地衰败。

    本书并不仅仅适合于政治学研究者,也适合于对于战略思考感兴趣的大众读者。同样,建议右翼积极分子和自由主义者也读一读这本书,因为如此有天分的集权思想家确实十分罕见。李光耀,这位新加坡国父今年到9月就会满90岁。这般年纪的人的思维方式并不符合时代趋势实属正常,尽管李光耀并不真的在乎世人如何评判,他说过,“我一直想要正确,但不是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