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点心债”和“宝岛债”后,人民币海外债券也许将被冠以新的外号:“狮城债”。
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于5月27日正式启动离岸人民币清算业务,首日业务达16亿元。汇丰和渣打银行当日相继发行了两批共计15亿元的人民币债券。
201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中国工商银行将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确立了新加坡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随后,中国与新加坡在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扩大至3000亿元,仅次于香港的4000亿元以及韩国的3600亿元。
至此,新加坡成为继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之后,第三个发行人民币离岸债券的市场,同时也成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境外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这进一步加速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式启动以来,新加坡的人民币交易量已快速增长,新加坡已成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
“新加坡拥有非常发达的债券市场,有市场基础。中国现在正在开发人民币离岸业务,在香港、新加坡等多个市场进行推进,这是对人民币国际化有力的推动。”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陈鹄飞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已由“小步走”转为“小步跑”,但国内部分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并不如意。有学者表示,目前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存量及占全球离岸市场存量低于1%;人民币结算额度占我国进出口10%左右。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过程,所谓障碍是必须经历的一些过程,一种国际化的货币必须得到全球普遍的认同。”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张碧琼教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陈鹄飞认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规模较小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较难进入中国。尽管可以在海外持有人民币债券,但目前我们尚缺乏一个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机制。以美元为例,在一个有效的货币市场中,美元可以自由地进行贸易结算。但人民币没有回流机制,持有人民币的人只能把钱存在香港,而香港的利率是非常低的。”
“没有足够的有效投资渠道,仅有的投资渠道的收益率也较低,如此一来,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也就不强烈。” 陈鹄飞说。
“人民币国际化一是要‘流出去’,第二是要‘流回来’,流回来必须货币发行国有能力也有信心让货币正常的‘流回来’,如果这两方面都能很自如地运转,那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怎样通过一些先导性的有预见性的产品的开发,去引导它‘流出去’并‘流回来’,这是最关键的。”张碧琼说:“工商银行开办业务最大的意义,作为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实际上是提供‘流进来’的一种方式。”
所幸,在各方的努力下,人民币的接受程度稳步提高。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4月,共有47个国家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贸易以人民币支付比例超过10%,较去年7月增加9%。
“流出去和流进来,其中有很多的环节。它是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开放国内的金融市场也是回流的一种方式,人民币股票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境外机构的交易,而且债券这一块也很重要。如果这些在市场能够大量地发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主导。” 张碧琼说。(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