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住久了,忽然有时想想也许文明的标之一便是同悲共喜。
那一天是星期天,去图书馆还书,正走着路,突然就从一家门前摆着花篮的银行走出来几个人,恭恭敬敬地请我进去。初时真有些被骇住了,不知有什么名堂,有些莫名其妙,进去一看愈发惊奇,原本做交易的大堂摆满了饭食,活脱脱像一个自选西餐厅。甜点和热食都装在很精致的餐具摆在那里,差不多有几十种。许多人正在那里食用,走来走去的,很有些鸡尾酒会的味道。
原先请我进去的人,更加甜蜜地对我说,喝什么?咖啡还是威士忌?当时有些懵,不知道那间常去的银行缘何开始摆上酒食而招牌却不舍得一换,更不明白我浑身上下一副平民样,他们却请我进去食那些诱人香醇的食物。然受用安然的秉性自然便很爽地接过他们传递过来的食物,颇有赖帐的感觉。便有人过来和我碰杯,说了一句共贺生日的话。谁生日?又仔细听,才清楚是银行的生日。更确切的是大华银行成立六十年纪念日。频频有人在旁边对我说同喜同喜。有没有搞错?虽然曾在那家银行有一个户头,但账目上没有经常来往的记账。况且压根就没有进银行的意思,他们又缘何知道我是他们的客户,要同我共欢喜?
边享用美食边揣测心事,吃到一半,才知道那天吃的是大华银行的庆典餐,不仅仅是我,所有的公众都会被邀请,只要在那一天从任何一间大华银行门前经过。那天只是穿著随便已极的便服,稀糊涂地作了一把嘉宾,大饱了一顿口福。
大华银行是新加坡本地最大的华资银行,它的六十年庆典自然是财大气粗,非不一般。当天晚上亦是大华银行总部一座新大厦的落成典礼,新加坡李光耀资政是揭幕的首席嘉宾,新加坡人均从电视上看到那辉煌又耀眼的揭幕仪式。虽然下了小雨,却丝毫不能影响大华人庆祝生日的豪情和庆典的华丽隆重。
后来注意到当天的报纸,差不多一半的广告都是其他公司向大华银行的庆贺广告,当地所有体面的公司都不会错过如此良机和这家有势力的银行套套关,尊之为当地“金融巨擎”。
几乎打开每天的报纸,总有些恭贺的广告,诸如某某人获得奖学金或是新婚或是某某人得到政府的嘉奖等,都会被亲朋好友祝贺一番。另一方面,报纸广告更多的是追思广告。每天打开报纸,都会有某一去世人士的照片登在上面,定定地看你,让你很不自在。
看到来势最猛的追思广告是地产大王郭鹤年的母亲去世的时候。郭氏是大马富商,在世界华商中资产排名前列。新加坡头天的报纸大篇幅报道郭氏之母去世的消息,第二天的报纸便印足了版面,所有新加坡工商界乃至政界的人士,都花钱在报纸上为郭母哀鸣,一时成为最轰动的广告效应。有道是母凭子贵,算是真真得到了印证。
在中国,追思广告和贺喜广告还是空白,未来将有极大的发展。广告商会看出这是块肥沃的处女地。在新加坡,人们在报纸上也发布着各种寻友广告,更会通过广告告诉自己的亲友有丧事或是喜事。分类广告是许多人看报纸时最感兴趣的。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其中讲一个推销员为了推销自己的东西,就专看丧事广告,然寻着地点而去,告诉死者的亲属死者生前曾订购了什么东西,他现在送来,家属自然会还死者的一个遗愿,多半是不会拒绝的。推销员由此大发丧财。通常新加坡人对丧事办得甚为隆重,多会大摆酒宴,如果你经过,自然也会被友好地邀请去喝酒吃饭,和他们同悲。
只是喜宴愿吃,丧席则躲之不及了。
此文写于旅居新加坡期间
作者:胡曼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0bbec0101c8u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