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15日

    南洋画风的另一种探索:梁振康作品赏析

    以刘抗等画家为代表的新加坡先驱画家们,形成了被称为“南洋画派”的绘画流派,成为新加坡的美术意义上的身份认同。而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则从“南洋画派”受到启发,希望能找到属于本土身份的“南洋音乐”。

    叶聪于是率领新加坡华乐团,展开了多年的探索,将来自中国的“华乐”赋予更多的南洋特征,同时,将华乐融入新加坡这块土地。

    无独有偶,在新加坡美术界,也有这么一个重要的画家,用来自中国的“中国画”,柔和进西洋油画的灵魂,试图在描摹新加坡和南洋的视觉艺术过程中,探索出另外一种不同于“南洋画派”的南洋画风。

    这位画家就是梁振康。

    梁振康是现任新加坡美术总会会长,也是妙华艺术协会的会长。出生于1951年的梁振康从1967-1972年随著名金石书画家陈景昭先生习书画,并于1974年毕业于南洋艺术学院,1980年毕业于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艺术设计系,后返母校南洋艺术学院执教凡十年,1989年辗转至拉萨新航艺术学院执教纯美术近11年,后再往澳洲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就读硕士学位。

    从梁振康的上述简历中,人们会惊奇地发现,梁振康一直游走于中西方不同的绘画艺术中间,无论是接受教育,还是本身的任教期间。就好像一个二胡演奏家,又接受了严格正规的小提琴演奏训练,会激发出怎样的艺术感觉呢?

    翻开梁振康《花甲美术创作大展》画册,一切答案尽在画作中。中国画的颜料,中国画的纸张,但却表现出油画的浓墨重彩,令人感到震撼。

    中国画源起于中国,由于强调写意,因此绘画的感觉往往飘逸悠远。尤其是描摹江南景物时,中国画的意境和景物是相当匹配的。

    当梁振康开始从事中国画绘画训练时,他就发现,他所居住的新加坡,其实景物上并没有中国江南水乡的那种飘逸感,相反,挥洒的阳光、碧玉般的云朵、深邃的蓝天,构成了南洋的浓彩重墨。因此,如何用中国画来描摹南洋的风光,成了梁振康艺术创作的追求。

    在经过了西洋绘画的训练后,梁振康试图以国画的原材料,以西洋绘画的笔触,来进行自己绘画创作的主要方式。

    梁振康的创作,在中国画的故乡,引发了相当好的回响。一些画家说,生于新加坡的梁振康先生,能在中国画的继承与发扬上和对传统艺术的认知上做得如此扎实,可称海外华裔画家的楷模,特别是在表现传统和现代艺术的关系上,梁振康先生的画作已有了更多的见解和表现。

    早在1993年,梁振康创作的一幅《癸酉鸡群(槟城农场取景)》,就显示了梁氏的创作风格。鸡冠是以朵朵小红块写意而成,而雄健的笔触又勾勒出的鸡只的肥硕,配上油画笔触的背景色,让整幅作品,既有写意的意境,又有色块的视觉,可以说是梁氏风格的最佳的写照。

    这样风格的作品,在梁振康的绘画艺术中,日臻完善。2000年的《红白双清》,以油画风格为背景,用作狂风和灰暗色调为背景,而以国画的笔触来表现红白两种梅花绽放的妖艳,其构成的已经绝非传统国画所能表现。这幅作品可说是典型的梁振康的风格。

    在《辽宁盘锦之红海滩》这幅画中,梁振康大胆使用红色,又以油画的笔法进行铺陈,让人想到中国画家李可染的名作《万山红遍》。梁氏的红色中,则以一群形态各异的白鹭加以点缀,气势之中又有万般柔情。

    到了城市中,梁振康却喜欢以中国画中的水墨笔法来虚拟城市的美感,无论是《新加坡凤山寺大门》,还是《老房子之沧桑》,都显示出这种水墨的朦胧美,演绎新加坡建筑故事的艺术功力,令人叹为观止。

    梁振康的这种独特的艺术探索,在新加坡和中国两地,都是鲜见的,值得各界对之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加以推广。尤其是在新加坡这样的中西文化艺术交汇之地,梁振康的艺术探索更是难能可贵。

    我们期待梁振康先生,继续自己的探索,将这种风格的创作加以完善及系统化,成为南洋画风中的一朵奇葩。

    梁振康个人画展,将于6月18日晚间7点,在新加坡法国文化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