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3日

    狮城随笔:柿子要挑软的捏?

    “柿子要挑软的捏”是一句俗话,有欺负弱小之嫌。但排除其贬意,也说明了一个“真理”:柿子只有软了才能吃。至少,走出国门前的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在国内时,每年能够品尝柿子的机会不多,记忆中都是软软的,很甜。偶尔有几个没有熟透,稍微硬一些,虽然吃的时候还算甜,但口中随即就有一种苦涩的味道。“柿子要挑软的捏”不愧是日常生活阅历的写照。

    而真正推翻这条生活“真理”还是在若干年后。一次去加州探望弟弟,路过一个农场,弟弟买了几个大大但硬硬的柿子,说给嫂嫂(我太太)尝尝。当晚我就飞回了家,将柿子放在盘子里。每天,太太都要将柿子一个个捏一遍,整整两周后,还是硬梆梆的。打电话去问为什么这些柿子不熟,弟弟说这就是熟的,削皮吃。将信将疑中削了皮,切成片一尝,果然甘甜甘甜,根本没有苦涩的感觉。从此喜欢上了这类硬柿子。

    原来,柿子种类繁多,但主要分为涩柿和甜柿两类。涩柿需经过人口脱涩或完全成熟方可食用,国内的柿子大多属于这类。但也有成熟前自然脱涩的甜柿,也就是商场中常见的硬柿子,便于储存,主要产于韩国,日本和巴西。

    来到新加坡,商场里也有硬柿子,只是个儿小一些,味道还不错,而且耐放。但是,每年12月左右,牛车水的水果摊还是有软柿子卖,刚开始四个要价四元,渐渐地只要两元,到快要熟透时,大概只要一元。曾买过一元四个的柿子,待回到家,发现只是在塑料袋内的轻轻碰撞,柿子已经“皮开肉绽”了。清洗一下品尝,的确甘甜无比,就是记忆中的那样味道。以后,常常特地带个塑料盒,将熟透的柿子“捧”回家。偶尔也会买上几个不太熟的,于是,太太又开始“重操旧业”,每天一个一个地捏,挑出手感好的品尝。但偶尔也会“失手”,留下一口苦涩。

    一次,家里还有两个柿子,同两个早已下肚的软柿子“搭配”而来,稍微有些软,但放了几天怎么看都不像熟的样子。而几天后出国,待到回来肯定早就烂透了。午餐时同一位同事聊天,她建议用沸水泡一下去涩。晚饭后就烧了一锅水,将洗净的柿子投入水中浸泡片刻。取出品尝,果然甜而不涩。于是又学会一个生活小常识。

    12月以后,软柿子将落市,暂且搁下“柿子要挑软的捏”的“古训”,重打硬柿子的主意。

    (作者斜桥:出生上海,留学美国,在新加坡从事科研工作。斜桥为南洋视界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