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加坡建设局董事、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与设计学院院长王才强 |
5月6日,在财富论坛召开前夕,华西城市读本特派记者登上了新加坡这片被誉为“花园城市”的土地,为您揭示,为何亚洲地产的黄金30年,会由这个面积不足成都市1/17的弹丸之地引领风骚。
成功秘诀
长远的城市规划
首创的组屋制度
新加坡的每一家房地产企业,都会针对客户精心准备一份“新加坡房地产介绍”。在这样的小册子里,开篇不约而同的写着同样一句话:新加坡拥有最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新加坡有这样的底气。因为开创亚洲地产的黄金30年,新加坡正是其中强劲的动力之一。
究其原因,政府清廉、法制严明、成熟的信用体系和严格的商务规范等都是新加坡成功的基本条件。而具体到房地产行业,则还有更多深层次的缘由。
5月10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独家专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与设计学院院长王才强(Heng chye kiang)教授。王教授同时也是新加坡建设局董事,多次直接参与和决策新加坡城市规划。在他看来,新加坡房地产的成功,主要归结于两大原因:长远且稳定周密的城市规划,以及新加坡首创的组屋制度。
走在新加坡街头,随时可以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城市规划。特别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些遍布新加坡的雨树。据说,雨树是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先生指定的城市绿化树种。这种热带乔木高大粗壮,枝繁叶茂,如同一把打伞遮蔽着天空。甚至在城市中心,也随处可见树龄超过50年的雨树。也就是说,这些大树在同一个地方生长了50多年,却几乎没有影响到整个城市的道路、建筑、地下管网等的发展。要做到这一切,靠的就是规划。
华西城市读本:新加坡为何会如此重视城市规划?
王才强:这主要是跟新加坡建国以来对国土,特别是对资源短缺的危机感有关。你看新加坡土地这么少,资源这么少,这种危机感已经植入到每个新加坡人的内心,是一种本能。大家都持有一样的看法。我们对土地很敏感,一定要节约用地,也一定要好好的规划。一些面积大的国家可能无所谓,因为做得不好还有其他的地可以用。但新加坡就不行。
华西城市读本:新加坡一般是怎样做城市规划的?
王才强:新加坡的规划是前瞻性的,会预期四五十年的发展。我们首先确定概念性规划。因为新加坡地很小,我们把整个结构先弄出来,大的道路网跟土地利用都要结合,定好大的框架,确定大致的土地利用分类。在市中心周边,我们规划有23个相对独立的新镇,这里的土地都是混合利用的,简单点说就是里面什么都有,从小学到高中、从日常用品到国际品牌都能买到。居住、商业、工业和公共设施用地全都预留起来,还有部分是保护地块,谁都不能动。这些就是概念性规划,每10年我们调整一次,跟着大环境,还是会调整。
华西城市读本:有一种说法叫计划不如变化快,例如一条规划好的道路,几年后无法保证通行流量了怎么办?要扩建的话恐怕要改动很多规划。
王才强:我刚才说的是概念性规划,底下还有更详细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就把一块地具体的容积率,具体的用途等等都讲的一清二楚。如果一块地的开发强度只有这么多,能容纳多少居民,规划上就能够算出需要几条马路。同时另一方面,如果不控制用车需求,无论你建多少马路都是无法满足的。所以新加坡对拥车和用车控制非常严格,现在买一辆排量1.6升以下的车子,仅办理拥车证就要6万多新币。而且新加坡会收取拥堵费,市区里面有很多闸门,装有感应器,车子一进去就会根据不同的时段收费。我的意思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规划,也没有什么规划是能满足所有需求的。
华西城市读本: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快,有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城市,可能会超过城市的承受负荷,滋生出很多城市病。这方面新加坡是怎样应对的?
王才强:我们的做法是市中心加新镇。新加坡有一个市中心,然后我们在周边规划了23个新镇,通过有轨交通、高速公路把这些新镇和市中心、工业区互相衔接起来,新镇之间用绿化来分割,比如说森林公园等等。这些新镇是相对独立的,里面的配套设施做到自给自足,每一个新镇尽量跟附近的工业区结合,让大部分人能在当地就业。例如一个新镇50万人,他们中绝大部分都能做到不需要经常到其他区域去,这样也会减轻整个城市的交通压力。
华西城市读本:对中国的城市规划,您有什么建议?
王才强:我认为首先需要规划足够的专业用地,并使之合理的交错分布。商业用地主要是商业,但里面也要有一些住房。因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区,到了晚上就是个空城。其次在新加坡你经常会看到,即便在市中心也会有整块的绿地。可能会有人说笨,地铁上面这么好的地段,干嘛弄一块绿地。其实不是笨,这块绿地是预留地,我可以预留它20年不动,等时机对了,我慢慢一块一块的开发。给规划一个弹性的空间。(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