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7月25日

    对话新加坡驻华大使 探讨亚洲文化交融

        近日,长江商学院人文系列讲座“文化中国与世界公民”第三期活动在北京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杜维明教授和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先生,从中新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友好关系,到当今深入而多元的经济文化合作,两位人文大家分别从学术与政治的维度展开对话,全方位多角度地为长江校友和各界来宾解读东亚核心文化的精髓及其广泛影响。近100名长江学员、校友以及外交和文化界专业人士参加了此活动,现场观众与罗家良大使和杜维明教授就“中国梦”的理解、语言文化传承及中新经济合作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热烈的问答互动。

      中新合作日益深入 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近一百年来,来自亚洲、欧洲等地区的移民不断融合,加上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新加坡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社会特色。新加坡驻华特命全权大使罗家良先生形容新加坡是一座“连接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的历史关系和经济合作,罗家良大使在活动中首先发表了主题演讲。他指出,中新两国的合作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两国在推进亚洲长期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最初简单的“苏州工业园”模式到如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天津生态城”产业,从金融借贷、食品生产到人才社会管理领域,中国和新加坡的合作日益深入,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三大投资方,未来两国的合作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针对中国借鉴新加坡成功模式的可行性,杜维明教授认为新加坡有很多可供中国学习之处,比如在政府人才管理和诚信体制的建立等方面,新加坡都有成熟的体制。罗家良大使则巧妙地将新加坡比喻成中国可参观的盆景与中国相比,新加坡“小国”的国情决定了其拥有与生俱来的强烈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而中国的地大物博,则要求其在很多方面要走出与新加坡不同的道路。他认为中新两国间的借鉴学习应求同存异、因地制宜,同时放眼全球。

      儒家文化一脉传承 创新思维激励梦想

      千年传承的儒家文化经典,在不断的通商与迁徙活动中逐渐成为新加坡社会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传统美德被新加坡政府所倡导,东方价值观也在新加坡被提升为国家意识,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行动指南。

      杜维明教授对此谈到,“文化中国”的概念除了涵盖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更延伸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全球华人社区,甚至所有关注中国长远发展的外国人。新加坡遵从睦邻友好、诚信立国等儒家思想,坚持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文化的秉承在很大程度上是新加坡取得如今卓越成绩关键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在语言的传承方面,新加坡政府坚持将汉语普通话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这使中华文化在新加坡得以保留,中新两国交流更加便利通畅。

      围绕“中国梦”的话题,两位人文大家各抒己见。罗家良大使认为,从“不要做梦”到“鼓励做梦”,这种从民族意义上自上而下的提出“梦想”,鼓励更多人的共同参与,正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杜维明教授则从精神分析学中对梦的解析的角度切入,指出梦想是一种憧憬,更是一种激励。他说:“寻求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之间的平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都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作为长江商学院品牌人文活动,“文化中国和世界公民”系列讲座由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杜维明博士发起,每次活动邀请具有世界公民精神代表性的中外企业家、外交家和学者做客长江,与长江学员和校友共同分享其在历史、宗教、社会、文化等角度的独到见地。在“文化中国和世界公民”前两期活动中,土耳其驻华大使穆拉特埃森利(Murat S. Esenli)先生和卢森堡驻华大使柯意赫(Carlo Krieger)先生分别受邀参加。此系列讲座希望借助长江商学院在人文领域的领导地位和独特平台,拓宽长江学员的人文视野,推动相关学科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的思想、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