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新加坡是一个可爱的国家,这里的人们善良质朴,擅长做生意。移民新加坡很多很多年,终于打算用闲聊的方式来写一写新加坡。本地读者可以了解新移民的看法,外地,尤其是中国的读者,或许可以了解一个尽量没有误读的新加坡。]
在新加坡,很多事情和中国不一样,很多语汇也和中国不一样,简单到一个字,“华人”,其含义要厘清,也非易事。
中国语汇中,有“中文流行歌曲”一称,一直不觉奇怪。但流行歌曲不能用“文”,只能用“语”。口中出来的是“语”,写在纸上的是“文”。所以新加坡说“华语流行歌曲”,才是正确的说法。所以,新加坡人说“讲华语”,“读华文”,比中国人的“讲中文”,“读汉语”要来得正规。
而“华人”这个词,报端上用法各异。最近有中国媒体把新加坡部分人“反中国人情绪”写成“排华”,显示对这个词用法的生疏。因为新加坡的“华”,就是华族和华人的意思,你说新加坡有“排华潮”,变成排斥华族,显然不是事实。
讲到“华人”,新加坡有七成人是华人。但“华人”不代表国籍的意思,而是种族的意思。同样的,在新加坡的中国人,除了是华人外,还有一个身份是“华侨”。华侨的意思,就是侨居在外,但国籍是中国。因此,称新加坡华人是“华侨”也是错误的。当然,把华侨称为华人,也不够精准。
在新加坡,即使是“华人”也常常有被误读的情形。比如,新加坡有个词汇叫“华社”。很多人认为,华社就是“华人社群”。这样的理解又失之偏颇了。
新加坡华人按照从中国移民到来的先后划分,有“土生华人”、“华社”和“中国新移民”之分。
土生华人,大家通过电视剧《小娘惹》可略知一二,就是相当早移民新加坡的华人,可追溯到明清两代;“华社”是近一百多年移民新加坡的华人,他们来到新加坡时,曾被称为“新客”;“中国新移民”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移民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
“华社”有众多社团,单是宗乡会馆据称就有200多个,外加各种商会。很多中国新移民就是积极参与宗乡会馆和华商会的方式,开始融入新加坡社会。而“华社”近年来也采取多种形式,吸引中国新移民的加入。
此外,中国新移民近年来也纷纷组建社团,同时也组织活动,了解土生华人的历史和文化,更广泛地了解新加坡的华人历史,以融入社会。
随着华人本身相互融合,又保留着共同的华族文化,华人移民的后代们往往不分彼此,最后只留下共同的特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他们都是——华人。
作者成阳,南洋视界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