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因为新加坡从2008年决定对新加坡进行结构转型,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了,而且过去一年新加坡举行了跨时一年的“我们的新加坡”全国性对话。对话的成果也必须由总理做一个回应,并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上。
据称,有4万人参与了对话。
问题是,这样对话成效如何?
我很少在报纸上看到民众所提出的问题,因为报纸刊登的已经是官员的回应了。
我本人一共看过两场直接的对话,一场是总理李显龙参与的在电视里的对话,还有一场是这次对话的总执行负责人王瑞杰参与宗乡总会的对话。
电视那场反倒是没留下太多议题方面的印象,而宗乡总会那场却让我印象深刻。
那场对话会的形式是这样的,所有参加者分成小组,然后有小组推出一名代表总结小组的意见作为发言。
整体上,小组代表的发言似乎和这次全国对话的主题关系不大,所提的要求似乎还是老生常谈,使用华语啦、政府多给点钱支持什么活动。有的发言听半天也不知道在讲什么。
至于政府应该如何实行包容性增长,如何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应对全球挑战,都没有人提及。甚至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紧缩也没有听到半句看法。
我在旁听的过程中就在想,这样的对话是不是跑题了?又或者这些参与对话的人士,只会向政府要补助?我还在想,台下的王瑞杰会怎么想?怎么回应?
王瑞杰终于站起来发言做回应了。他指出,新加坡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必须协同发展。
他说:“如果经济不发达的话,我们就没有资源来做这些社会发展。”
王瑞杰指出,他每年去中国好几次,都看到中国经济在蓬勃发展。而旅居中国的新加坡人,在参加北京和上海举行的“全国对话会”时,都表示,“为什么在新加坡的‘全国对话’,这个课题没有太大的关注。”
王瑞杰说:“所以,接下来我们也应该很好地研究这个问题。因为,经济转型是我们接下来的一个重大的挑战。”
我能理解王瑞杰的谈话,理解在中国的新加坡人的焦虑。但我得说,宗乡总会的对话,质量不高,也错失了参与新加坡结构调整的发言机会。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恍惚理解了为什么报纸上鲜少登发言者的内容,因为实在是跑题严重,要记者怎么登?
我也觉得,新加坡的官员真的也不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政策制定好,又要对民众说清楚,也要正确反映民众的根本需求,确实不容易。
因此,李显龙的这个具有政策宣示作用的年度演讲要怎么展开,我真的是很有兴趣去听。尤其是包容性增长的结构调整,可说是对李显龙的一次重大的考验。
作者:成阳,南洋视界专栏作家
点击:成阳专栏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