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8月17日

    应对老龄化问题,中国该向新加坡学些什么?

    据福布斯中文网报道,2012年,出生于新加坡婴儿潮时期的头一批人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对于新加坡这样一个富裕且发达的国家而言,随着人口的持续老龄化,许多仍然存在的医疗保健覆盖缺口将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可资中国参考的经验教训,或将帮助中国在未来二十年成功地应对自身的人口挑战。新加坡至少做好了三件事情,其中每一件都可以让中国获得重要的启迪。

      首先,新加坡创造了以健保双全(MediShield)和保健储蓄(Medisave)为代表,由政府资助的储蓄计划。这两项计划旨在让新加坡人将其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存入专用的健康储蓄账户,或者在发生健康危机时,发挥其有限资金的最大价值。这些账户不仅对存储资金有最高额的约束,也对个人如何使用这些资金(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动用,使用多少)做出了限制。这些计划的存在鼓励公众对政府支持的计划进行储蓄,虽然中国未必需要靠这种方式来鼓励进一步储蓄(中国人在存钱方面不需要外界引导),但它可以用来引导私营医疗服务提供者做好以多少价格提供何种类型服务的准备,如果它们打算做好自身定位,希翼成为个人医疗保健服务选择的话。

      其次,在放宽私人老年护理运营商的营运空间方面,新加坡做得相当好,尤其是与中国相比。这并不是在暗示,新加坡的私营老年护理运营商的运作几乎不受政府监管;恰恰相反,就总体而言,新加坡的监管是富有成效的,它并没有阻止企业投资新加坡的老年护理行业。尽管这一领域的许多企业希望接受尽可能少的监管,但新加坡的运营商受惠于一个清晰明确的监管体制;正是通过这种体制,企业才有可能识别并利用医疗行业的良好契机。作为新加坡全方位一站式老年护理服务的领头羊,宜康医疗保健集团(ECON Healthcare)开发的商业模式再清楚不过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最近,我在该集团执行主席王再保(Ong Chu Poh)先生的新加坡办公室里,与他探讨了该公司在新加坡和中国的运营经验。鉴于宜康集团在新加坡提供老年护理的成功记录,以及很早就进入中国老年护理行业的经历,对于新加坡能够为中国提供哪些经验教训这一话题,这家公司很有发言权。在新加坡,宜康集团为老年人提供一套集成式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一家医院、疗养院、健康中心、康复和家庭医疗保健等设施和服务。在调查了中国市场之后,宜康集团决定首先专注于家庭医疗保健领域。正如王再保所指出的,这似乎不仅是一个更容易从新加坡向中国输出的商业模式,而且是一个与中国政府的期望相契合的护理计划——中国政府推崇所谓的90/7/3政策,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

      正如王再保所言,宜康集团“在中国遭遇的主要挑战是政策方面——缺乏透明度。”在新加坡,从护工(不是护士)提供的个人护理,到临终关怀(通常主要由护士进行),家庭医疗保健服务覆盖了各个方面。家庭医疗保健运营商在人们家中提供一系列服务,其中包括康复、呼吸治疗和静脉输液等等。但当宜康集团试图将这一整套服务带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们发现中国的监管体系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因此,他们不得不为中国市场准备一套更加有限的服务。宜康集团发现,虽然中国家庭医疗保健服务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但家庭医疗保健企业的业务范围受到狭义解释,无法添加足以使企业收获成功的附加值。幸运的是,宜康集团掌握多种可以引入中国的老人护理模式,并且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苏州建立该公司在中国的首家养老院。

      然而,并非所有试图进入中国的外国运营商都具备宜康集团所拥有的灵活性。大多数外国公司希望把一套特定技能和商业模式带入中国市场。在这些公司看来,中国的监管体制需要体现足够的清晰度和灵活性,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够汲取那些也在应对自身人口问题的更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教训。新加坡已经做得很好的是,制定一个既可以保护家庭和个人,同时又不至于导致诸如宜康集团这类公司难以取得成功的监管体系。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做同样的事情,从而使那些在康复、痴呆症患者护理和家庭医疗保健等领域具备专长的公司几乎无法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