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8月26日

    王江雨:实用主义的成就与迷失

    学习时报  作者:王江雨

      李光耀曾经指出,如果条件只能许可人民在面包和自由之间择其一,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面包。如果这个理念放在新加坡建国初期一些年内还讲得通的话,现在的新加坡社会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个阶段,面包已经不成为问题,人民要求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在实用主义口号下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个人自由。

      实用主义在新加坡的第二个问题是公民人文修养总体上处在邯郸学步状态,终究难以升华。新加坡是个华人国家,但在治理和法治方面以西方制度为框架,社会精英沟通所操的语言也是英文,这甚至给很多新加坡人一个印象:新加坡是个很西化的国家。然而新加坡的“西化”始终体现在工具制度方面,没有也不可能是国家的“精气神”和“灵魂”方面,换言之,不管如何“西化”,新加坡国民总体上是无法像任何西方国家国民那样能如鱼在水一样地理解和适应真正的西方文化。举个例子,以我个人的观感,就是那些自称很西化的新加坡人,他们对西方文明的理解应用程度,也远远达不到广州出租司机对中国文化的娴熟程度,如此何言在精神上“西化”?

      以新加坡的双语政策为例。华人国家新加坡采用英文作为第一官方语言和常用语言有着极为务实的考虑。第一,新加坡有多种族,他们所持的共同语言是英文。第二,为了发展经济,必须充分吸收先进的知识和文化,而这方面的东西多是以英文为形式表现的。第三,新加坡建国的精英们多数是受英文教育的,而且教育水平相对高,有着自然而然的优越感,觉得说英文好处多。

      为了将新加坡转变为一个说英文的社会,政府殚精竭虑,以几十年的时间系统地摧毁华文教育体系,使华文成为某些非“高雅”场合才在口头使用的文字。总体上讲,虽然很多新加坡人还能讲华文,但几十年来新加坡人的华文水平和华人文化的修养水平,总体是在下降,很多精英甚至是以不能讲华文为傲。加上对西方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也不甚了了,可以说哪一种文明都还不是新加坡社会的“根”。

      毫无疑问,这种状况的造成不是新加坡人民的错,他们勤劳、努力、守法、上进,具有极多的优秀品质。平实而论,较之以在某种程度上因为社会急剧转型而导致道德沦丧的其他国家而言,现在的新加坡社会要远为文明、温情和更有道德,但这是一个不同的问题,新加坡要自我提高,应考虑的是自身的下一步方向。

      (2013年第9期《南风窗》王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