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8月11日

    [成阳专栏]闲聊狮城:看“新谣”电影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今年获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
    今天一早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有好几首“新谣”歌曲的电影。电影的名字是《我的朋友 我的同学 我爱过的一切》。

    看完以后,再次证实我对新加坡华语戏剧和电影的历来的评价,创作水准很差。

    新加坡的电影最大的问题是编剧问题,几乎没有好的编剧。电影的故事说不好,你再有技巧都没用,就如电影《881》。

    我更讨厌新加坡的所谓“音乐舞台剧”,拿一些老歌凑足时间,编剧生拉硬扯,赚钱也不是这么赚法啊。记得至少3-4部这样的舞台剧了。

    电影编剧编得最好的是梁智强的电影《跑吧,孩子》。其实电影的编剧应该是来自伊朗电影《小鞋子》,梁智强换了背景而已。而其中插入的那些本地综艺节目的那些料,实在大煞风景,把《小鞋子》的完整编剧给破坏了。

    《我的朋友 我的同学 我爱过的一切》也是一样,相较于《881》,故事总算说得完整,但是却明显分上下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休学”,后半部分是“校园爱情”,两者完全没有关联。

    即使是后半部分,应该是直接取材于1977年的台湾电影《闪亮的日子》。《我》的导演在一次座谈会上说,是要向《闪亮的日子》致敬,其实我觉得应该像《跑吧孩子》那样,说明取材于《闪亮的日子》。

    电影的演技一般,故事内容老套,强加进去的所谓“华语课题”,明显是主题先行,和剧情无关,显得生拉硬搬。

    音乐方面,使用了几首新谣的作品。但作品放在电影中,更加曝露了作品的短处,和《闪亮的日子》中罗大佑的五首歌曲不可同日而语,也隐喻了新加坡的歌曲创作水平尚在台湾1977年之前。

    那首《邂逅》的歌词,用了无数冷僻的词语,严重损害了电影当时的场景。什么“彳亍”、“铿然”、“幽阴的歌”、“萧索”,拜托,你是要我带着字典来看电影吗?这样的作词是要卖弄作者的华文很好吗?其实答案应该是相反。

    根据MM2的Facebook页面,才发现这部电影在6月曾参加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显示导演对这部片子的感觉还不错。奇怪的是,电影节注明的片子的对白是“英语”,但在新加坡播放的其实是华语片,夹杂方言和英语。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节上有一部新加坡电影《季风季节》(导演王晨曦),获得了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奖。

    前几年,新加坡电影演员巩俐出席一项活动时,我曾问巩俐,作为新加坡人,是否愿意为新加坡拍一部电影。巩俐当时的回答是,非常愿意,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新加坡没有好的剧本。她说,她和一些导演谈过,但本子实在是不行。

    我想,新加坡电影也好、戏剧也好,未来要是不在剧本上下功夫,电影戏剧就永远只是娱乐产品,无法成为艺术产品。真的不要再拿老歌充数了,这很不好。

    虽说是闲聊,但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作者:成阳,南洋视界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