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9月14日

    林有懿:明星开店要凭实力留住客人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9月13日电(记者符传威)近几年来,许多新加坡及海外的艺人都纷纷成为了老板,开设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店面。其中一位便是最近成为了综艺节目主持人,同时也是Outpost No. 903酒吧兼餐厅老板娘的林有懿。近日,林有懿接受了本频道的独家专访,分享她做明星和老板娘的双重职业体验。

        是什么让您决定创业?

        很多新加坡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都希望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很多人都开了网络服饰店,咖啡厅等。我自己也考虑过开一间网络服饰店,可是当时没有适合的合作对象。我先生过去这些年来一直都在从事饮料业的工作,所以对许多酒类和饮料在新加坡的营销方式都很了解。他也因为工作而几乎跑遍了新加坡大大小小的餐馆,觉得新加坡还容得下一家如Outpost 903般主题鲜明的餐厅兼酒吧。我们觉得,结合我先生的经验和我这几年媒体工作中的所学,应该有能力在竞争极其激烈的饮食业里有立足之地。

        您从何获得开设英式餐厅兼酒吧的灵感?

        我分别在台湾和新加坡居住过,而我父母也曾居住在香港。我姐姐在英国念过书。这些年来,在旅游的时候,尤其是在澳洲,我们觉得在社区里有个有规模的小餐馆,让社区里的居民有个地方吃饭、休息和彼此来往,是个很好的概念。在新加坡社区,比较常见的是咖啡店,所以我们决定尝试建立社区里的餐馆。

        据了解,Outpost 903的室内设计曾经获奖。餐厅的设计概念从何而来?

        我们很努力想要保留这栋建筑物的特色。这是在新加坡非常少见的一层楼式店屋建筑。一般的店屋都是两层楼的。当时,这一整排店屋,就只剩这个单位是空着的。这栋楼已经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了,所以我们在设计上尽量保留这里传统、复古的风味。我们加入的设计元素就是所谓的“工业别致”(Industrial Chic),制造类似工业厂房的感觉。我们用的木材是来自越南的老木头,而桌椅上使用的铁是从越南的老工厂里再循环使用的。我们请的设计师在越南设厂,我母亲是越南人,所以使用来自越南的家具特别有意义,而且我外公当年也是开咖啡店的。我们家在胡志明市的老咖啡店就真的和我们现在一样,在一个街角。

        据了解,您其实不会下厨。那么您如何挑选餐厅的菜肴,厨师和员工?

        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如何选人,所以完全是凭人家的介绍,后来发现不行,因为做菜需要感觉,就连西餐也一样。食物是否花心思准备,客人很容易就能吃得出来。如果不明白整个料理过程,就很难引导员工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师傅们在烹饪方面比我们专业,可是因为我们需要符合整个品牌的要求,所以我们也必须能够和师傅们沟通。这一路来,我们了解到,我们自己也一定要掌握相关的技巧。我们从开业到现在,我的先生一直都在接受训练。我们请了一位曾在五星级酒店工作的老师傅,每天进行训练,学习分辨各种调味料和调味方式,和各种食材。他现在已经能够一个人掌控整个厨房的流程。一定要能够做到这样,才有办法带领员工,因为就算员工的经验丰富,我们还是要能够和他们沟通。我先生在家里做菜还蛮厉害的,不过商业厨房和家里完全是两回事。在家里可以满怀爱心,慢慢准备,可是在商业厨房里,需要把每道菜的每个口味一模一样地重复制作。这就是难度所在。

        除了寻找员工,您还遇到什么困难或挑战吗?您又是如何克服它们的?

        天天都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我刚开店的第一个星期,2012年中,整个武吉知马区下起大雨导致水灾。餐厅里的木制地板完全泡在水中,就连摆设在店外头的盆栽也被水冲走了,我的员工还得跑着把盆栽追回来。当时凌晨2点多,水淹入店里后就停电了。我们当时还拍了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在视频里,可以看到一切都是漆黑一片。这时,我们的朋友和员工,甚至有一些客人都帮忙把水舀出店外。不过有两名客人完全不动声色,坐在高脚椅上,把脚举高,继续喝酒。不过真的是“水为财”,因为我们第二天的销售创下新高。幸好木制地板上的那层蜡发挥了防水效果,可是我很多铁制的家具都坏了。

        除了与员工关系融洽,您在创业的路上还得到了什么收获?
        我之前念的是会计,不过后来选修了翻译课程。我在翻译课程中学到最重要的一课,就是翻译不只是语言的转换,而是讯息的传达。讯息传达的准确性包括对对方文化的了解。这也是在这里最大的收获,因为当我们混合了美式,英式,中式和泰式的调味和烹调方式,我们的客户就不仅仅包括这一带的欧美人士,也有韩国人、日本人、香港人,印尼人等。就算他们使用相同的语言,他们还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口音和习惯都不同,爱吃的食物也不一样。我有几位德国客人很可爱,是父亲和孩子一起来喝酒。也有一位南美洲的妈妈,带着3个小孩来吃饭,喝酒。有另外一件让我感动的事。我们有几桌客人喜欢坐在外面。一开始,他们是互相不认识的,当中也混合了许多不同国籍。就因为他们常常各自坐在外面的两张桌子那里,他们久而久之就认识了,然后成为了朋友。现在外面的位子几乎都是属于他们的了!

        同时身为艺人和餐厅的老板娘的您,如何兼顾这两个不同的事业?

        营运方面还是由我的先生在负责。我做的比较多的是市场,公关工作,还算是在老本行之内。我的时间上也比较有弹性。我收了工,或当天没工作的话,我就在电脑前做联络的工作。第一年因为我们想把品牌打稳,所以反而觉得若对外公开这家店是我开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品牌扣分的,因为很容易让人联想为艺人想要靠名气赚钱,但并不一定了解食物。所以我们反而决定不公开,一直到今年年中。

        公开前后是否有什么不同?

        有耶!有客人来这里吃饭的时候看到我,就会想和我合照。所以我来这里前还是化好妆比较好。现在也会看到很多来自这个社区以外的食客。不过,我真的相信,所谓的名气只能吸引客人来这里一次,而第二次就靠实力了。客人会不会回来,是取决于我们所提供的环境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虽然是所谓“明星开的店”,不过这光环不会影响顾客对它的看法。对他们来说,这里和一般的店没什么不同。我们同样还是要凭实力留住客人。

        创业是否有影响您转战综艺的决定?

        不能说没有,因为在在体力上,主持早晨节目开始变得困难了。有个转换也好,因为我觉得人在不同阶段一定要有不同的刺激。既然我已选择了创业这条路,我便决定让自己的生活刺激得更彻底,转换跑道,从头再来,因为对演艺工作者来说,有时候这样的挑战才是最大的机动力。所以我决定,既然我们的生意在第一年已经稳定下来了,我第二年就可以全力在综艺环节里冲刺。而且,我也觉得经营这家店的经验对我的主持工作有帮助。例如,我在主持《上班不留白》时需要访问很多老板。我现在能够明白老板的心态。有时候,在节目中会有年轻的员工很直接地说老板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可是我现在知道了:老板当然知道,只是不一定说出来。有些员工也会觉得公司应该如何做出改进,可是我现在明白了,在管理一个品牌的时候,我们在看得是大方向。所以我才觉得和员工的沟通很重要,因为虽然老板也是尽量掌握公司所有大小事,可是还是需要靠和员工之间的互动才能明白员工的士气以及工作环境,也让我比较有同理心了。

        提到您的演艺事业,您有什么新作品让我们期待吗?

        最近还挺忙的!我最近忙着《上班不留白》第二系列的录影,也接下了《银色嘉年华》和《护发动员101》的主持工作。我接下来还有一个更大的挑战,就是要尝试演戏。公司安排了我们去参加一个训练班。我觉得这还蛮有帮助的,不过也真的让我看到身为主持人的一大盲点。我们在进行主持工作时,通常需要很理性地面对各种状况,很少动用到自己感性的一面,所以这是我接下来努力的一个目标。我不敢说自己打算进军戏剧,就当自己是一名交流学生,跟戏剧组最起码进行一次工作,多少学习调动情感的基本技巧。人生在世,有机会多学的,就尽量去尝试,否则等到有一天后悔了,机会也不在了,就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