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重要的市场化深化改革实验,上海自贸区即将挂牌。
这是市场倒逼的结果,改革再不深化,中国改革的核心精神将倒植于境外。记忆力好的朋友会记得新加坡抢在内地之先,于2006年9月在市场上推出“中国A50指数期货合约”,争夺中国股票定价权之心昭然若揭。不仅如此,新加坡交易所还上市了日经225指数期货、标普印度指数期货等异地指数期货。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如果清算、交割等在新加坡等国进行,对人民币的控制权也将逐渐丧失。这绝非危言。今年5月,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开始为银行同业提供人民币清算业务,不久前,新加坡被中国认可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计划的新增地点。如果人民币境外交易比境内活跃,境外流通、税收等环境好于境内,人民币墙内开花墙外香,汇率开放可能会成为收益与定价权旁落的过程。
新加坡已然是国际金融中心,不说罗杰斯等金融大鳄定居于低税收的新加坡,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的数据,在本地运营的资产管理公司所负责管理的资产总值,截至去年12月达到1.63万亿新元,同比增长了22%。在这些管理资产当中,高达80%源自海外,而且超过70%的资金投资在亚太地区,凸显了新加坡作为区域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的角色。
反观国内,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日益与国际接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已在日、韩和新加坡等主要亚洲市场先后设立交割仓库,但在中国境内建立交割仓库的诉求却一直未能批准。上海自贸区想必有所突破,以期货保税交割功能促进大宗商品在自贸区的产业集聚。作为全国首家试点,洋山保税港区引进了大宗商品龙头企业60家,但与全球布局相比只是小菜一碟,离主动拥有定价权也还有很远的距离。
除了金融之外,还有港口的优势。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国又是全球外贸增速最快的国家,但上海周边地区的船舶制造流于低水平,船舶注册、税费环境远远谈不上完善,使其国际港口有名无实。
新加坡也是世界知名的港口,税收低廉、管理便利、服务细致是其法宝。在新加坡,集装箱船享有的20%港口税豁免永久化,每年为业者节省1100万新元开支;2012年10月开始豁免的海事福利费,每年为业者节省700万新元。全球超过90%的货物可以自由进出新加坡而不需要缴纳关税,应税货物只有酒类、烟草产品、石油产品以及车辆等四大类商品。
开放船舶注册,降低税收,提高效率,为业者开拓更宽松、更公平的国际营商环境,是自由港、自贸区的必备条件。上海港口的吞吐量屡超新加坡,2012年3月洋山保税港区还启动了保税船舶登记业务,但还远远不够,离自由港差距依然很大。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却不是定价国;中国是货币大国,却不是金融强国;中国是贸易大国,却仍欠缺最具吸引力的港口。所有这一切都在倒逼上海自贸区横下一条心,坚决改革。(成都商报,作者:叶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