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当今世界有哪个地区具有高速发展软实力的集中资源,肯定不是别的城市,而是上海。”普华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礼在昨天的第25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如是说。在他看来,上海的未来比任何城市更具吸引力。而要让这一理想照进现实,需要借力高等教育和专业人才,走出“不单纯模仿其他城市”的发展之路。
面对如何开放转型,提升上海软实力的主题,与会的国际企业家纷纷建言,并达成了打造上海城市品牌的共识,未来之都、个性之都、机遇之都等畅想,构成了上海提升软实力的不同路径。
定义上海自己的品牌
“创造软实力这一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说,软实力就是诱惑的力量。”戴瑞礼表示,在街上走走就能够理解这种吸引力。
吸引力的源泉是城市自身的品牌。荷兰皇家孚宝集团执行委员会主席霍克斯特表示:“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对于城市品牌的构想,这样才能在全球推广。”在他看来,上海要先确定城市的独特性,并将其作为品牌活动的焦点。其次,上海应该推广城市的文化传统,让自己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会议副主席、全球最大广告营销服务集团WPP的CEO苏铭天告诉记者,上海要打造城市独有的身份和品牌,建立有吸引力的形象。要达到这一目标,应关注三个重点领域。首先,要给上海建立一个形象定位;其次,上海形象提升的关键是如何拥抱数字时代。苏铭天强调,在当今时代,对于品牌的感知取决于别人如何评价你,“如果上海希望向外界传达开放、透明、包容的城市精神,最佳的宣传方式就是利用数字化媒体和社交媒体。”
他说,城市品牌的建立要进一步发挥创意力量,上海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创意性应进一步凸显。
菲亚特集团董事长艾尔坎建议,上海要打造全球品牌,一定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理念,“对上海来说,这个概念就是未来。”他表示,未来是未知的,有很多可能性,也意味着很多机会。
更多人参与的软实力
“上海要提升软实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开放和转型。”大会副主席、卢克希奇集团董事长卢克希奇表示,软实力不是那么容易获得,无法仅通过规划和改革来实现,很多时候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艾尔坎举例说,上世纪80年代,巴塞罗那在奥运会筹备期间设立了一个战略计划,让所有市民参与进来,提升公众对城市发展的参与度。
上届市长咨询会主席、美国史带公司董事长格林伯格以纽约经验为上海“支招”。他介绍说,纽约最为突出的就是文化的多样性。除了大都会歌剧院、纽约爱乐乐团等大型演艺单位,还有蓬勃发展的小型文化机构,例如百老汇实验剧场、小型舞蹈工作室、爵士音乐坊及当代艺术画廊等。这些机构多是有效利用老建筑,由政府同民营地产开发商、慈善机构组成合作伙伴,共同运营。他认为,上海应当向纽约“取经”,像石库门、里弄这些传递时代感的建筑,应当传承弘扬,让世界知道中国艺术不仅属于古代。其次,应该在全市范围内鼓励私人和民间文化,并集众人之力,与政府部门合作。
戴瑞礼强调,要提升上海的软实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各个学科的高等教育,吸引专业人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他解释说,所谓城市的可持续性,就是各种各样的人不仅每天打交道,而且喜欢这样打交道。人聚集起来了,上海就会成为一个“机遇之都”。(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