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0月8日

    新加坡学者:中国已经在软硬实力方面开始和美国正面争锋

    作者:王江雨(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亚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借参加APEC峰会之机,高调访问了目下东南亚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而正当此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国内两党斗争导致政府关门原因,竟然放弃出席APEC会议并取消访问东南亚四国,与习近平形成了异常鲜明的对比。而中国外交部刚刚宣布,李克强总理将在几日之内出访东盟参加数个领导人峰会(而美国总统有可能再度缺席),并顺带访问文莱、泰国和越南,将中国在东南亚的外交推向另一个高潮。北京两大巨头接踵访问东南亚,涵盖了此区域最重要的国家,而新政府的积极主动外交风格剑及履及,这将在亚太地缘政治发展上形成深远的影响,代表着至少在周边的“中立地带”,中国已经在软硬实力方面开始和美国正面争锋,既气势如虹,手段又质朴实用。

    综观习近平接掌大位后第一次访问东南亚的表现,结合习李政府履新以来的总体外交套路,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目下在东南亚的外交风格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是更加积极进取,谋求与东南亚国家在传统的经济联系之上建立全面合作的友好关系。冷战时期,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基本上可以用互相敌对来形容。东南亚国家视共产主义国家为威胁,中国的“输出革命”在某种程度上坐实了这一印象。毋庸讳言,东盟(ASEAN)的建立,从历史的角度讲,就是为了配合西方国家包围和遏制中国的。唯此原因,东南亚国家屡屡出现排华现象。冷战结束后,中国外交的战略重点也忽视了东南亚,双方虽互为邻居却甚少往来,中国对后者既不能以外交手段施加影响,又不能以实力形成制约,以至于对1998年印尼暴乱祸害杀戮华人的事件束手无策。

    对东南亚外交的首次大手笔动作来自朱镕基政府。2001年,朱镕基突然提出要与东盟国家订立自由贸易协定,让后者十分意外又不好拒绝。一年后双方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2010年自贸协定全面实施,这是中国与外国谈成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之一,为双方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欧美市场日渐萎缩之年代,它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另一个持续扩张的出口市场,同时也形成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依赖。现在,中国已经是东盟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但是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只是局限于经济领域,无论是江朱还是胡温时代,在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关系上都没有特别着力,双方在经济贸易之外并没有形成‘特殊关系’,尤其是没有以国家手段推动和单个的东盟国家在政治上超出平均值的友好关系,以及政治领导人之间的‘交情’。相形之下,中国领导人更热衷于以迎合的心态和姿态寻求西方的认同和理解,和西方国家元首勾肩搭背和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这次对印尼和马来西亚的访问,以建立全面关系为宗旨,既在经济贸易上大手笔做生意,又展开”魅力攻势“,积极结纳两国领导人和统治精英,谋求受访国人民的好感。这较之前任,风格迥然不同,所获成就也颇为昭著。尤其是,习近平此行,痛痛快快地将和印马两国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表示中国和这两个国家已经在不结盟的情况下达到最高层次,双方的交流合作不仅仅是双边层面,已经由此进入全方位和全球层面,形成了“在对方中国关切问题上互相支持,加强战略互信“的关系。事实上,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有这种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全面的双边关系,加上中国日渐上升的硬实力,可以防止这些国家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上伤害中国的重大利益,也可以在发生此类事件时确保中国可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中国东南亚外交的第二个特点是”在平衡“,这是对美国的”战略重点向亚洲转移“(Pivot to Asia)的有针对性回应。奥巴马政府着力推动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手段是所谓的”巧实力“(Smart power),说白了就是挑拨离间,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领土争端等理由,激发东南亚小国对中国的惊惧心里,强化它们对美国的依赖感,以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从2009希拉里和盖茨等美国内阁高管相继对南海争端高调表态后,中国和个别东南亚国家之间搁置多年的岛屿与领海争端开始明显升级,致使南海争端今日成为国际热点地区之一,并潜在性地存在战争的危险,而东南亚诸小国,无论是作为东盟的一个整体,还是从各个国家自身的立场出发,都对中国存有某种程度的狐疑敌视心态。习近平的访问针对这一点,大打经济牌和友好牌,不仅与受访国签订数量众多金额巨大的经贸协议,建立长期的经济关系,还大力推动双方的人文交流和防务对话。毫无疑问,这些措施能够建立双方在经济上互相依赖和政治安全以及文化方面的互相理解,对消解有关敌意颇具功效。

    此外,美国总统之缺席和爽约,更加让有关国家心目中强化美国在政治上失序、经济上无力和在外交上无信的印象。诚然,美国政府关门,也许体现的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优势,显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强大功能。但对域外国家来说,美国在外交上能做到什么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出于何种内政原因。现在看来,美国就算不是完全不可靠,至少也是不完全可靠。

    中国东南亚外交的第三个特点 – 也是此次习访问的最大看点 – 是中国显然在东南亚实施了官学两界不少人鼓吹的‘差异化’外交,其基本含义是,单个国家与从中国所获取的政治经济利益大小应该与它们对华友好程度相一致,中国对单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疏离程度应该与该国损害中国利益的大小相一致。从国家利益和外交手段的角度讲,这本应该是一国对外交往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中国过去囿于种种原因,并不刻意做这种区分,而是经常显得有点稀里糊涂,恩怨不明。习近平这次出访显示,中国在东南亚已经开始精心贯彻这一策略,表现在已经不将东盟国家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也不认为每个东南亚国家都能代表东盟,而是侧重发展和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并对各个国家分别定位,区别对待。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已将印尼视为东盟的当然代表和”话事人“,所以习近平在印尼大谈特谈中国与东盟的”命运共同体“,并唯独在印尼提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五点建议。经过了无数次被东盟小国以东盟的代表身份警告或要挟后,中国现在的策略是,印尼才能代表东盟,在某种程度上印尼才是东盟,要以东盟的口气对中国说话,叫印尼来,其他国家就不要张口闭口”我们东盟“如何如何的了。搞定印尼,中国即事实上剥夺了东南亚小国”携东盟自重“的特权。

    此外,中国对马来西亚青眼有加,恐怕长远的考虑是和马拉西亚建立一种典范性质的特殊关系。马来西亚资源丰富,与中国经济关系紧密,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马国对华政策柔和,外交政策上稳重自持。比如马来西亚是南海诸岛声索国之一,但从来没有像菲律宾越南那样态度强硬频生事端。马来西亚也不迎合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保持了一种不偏不倚的姿态。这些在中国看来,都是马国”值得交往“的良好品质,所以习近平在访问时说,中马是”谈得来信得过靠得住的好朋友“,评价之高,期待之切,溢于言表。

    简而言之,习近平此次出访,以印尼马来西亚为突破口,已经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若后续手段能跟上,则无论美国如何做,都不会使中国在这一区域陷入被动。中美争锋,至少美国在东南亚难占上风。 (南华早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