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1月10日

    三中全会注重三个问题:转型、市场和共同富裕-新华社

    综合讯,中共中央正在举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官方的新华社今天发表文章表示,中国的改革将必须解决三大问题,它们是:解决好“发展与转型”的关系、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实现共享共富

    下面是新华社文章的全文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题:中国新一轮改革直面三大“关口”考验

        35年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

        环顾全球,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深度调整,高速增长的中国列车也开始减速。全世界瞩目: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中国改革,将如何引领中国经济涉险滩、闯关隘,续写发展奇迹。

        “发展与转型”关:亟待突破传统增长模式束缚

        2013年秋冬之交,挥之不去的雾霾再度肆扰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因重度雾霾一度全市停课、交通瘫痪,首都北京难觅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就连“人间天堂”杭州也深陷雾霾困扰。

        对处在转型关口的中国,雾霾绝非仅是环境的灾害,更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严重警示。

        十多年来,中国屡屡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却陷入“产能越去越多”的怪圈。化解产能过剩之难,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之艰。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说:“表面看是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竞争上项目,造成重复建设‘遍地开花’。”

        近几年,地方政府公司化趋势明显,不少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旗号搞造城运动,政府经营城市,土地拍卖“地王”频出,房价越调越高……

        “中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已近20年,为什么成效不够显著?根源就在于体制性障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唯有推进市场化改革,方能为经济转型升级铺平道路。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出台一系列举措宣示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的决心:全面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出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改革“路线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科技创新……

        目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成为中国打破体制机制壁垒的新突破。各界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能释放更多财税、金融、土地、价格等体制机制改革动力,为中国经济升级转型保驾护航。

        “政府与市场”关:划清相互的边界

        如何理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这是处在深水区的中国改革必须跨过的难关。

        当前,中国行政审批事项依然过多,少数地方、部门设置审批、许可的随意性大,程序不规范,束缚了企业、公民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容易出现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不仅如此,如果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不能一视同仁,也会束缚社会资本的活力。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但占中国企业总数九成以上、总量突破千万家的民营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

        “打破行业垄断,未来必须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放开市场准入,打开长期存在的‘玻璃门’‘天花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随着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开启大幕,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取消下放数百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公司注册资本“零门槛”、叫停公款考察性出访、大力度反腐倡廉……今年诸多改革释放出调整利益动真格的攻坚信号。

        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晒“三公”经费细账、推官员财产公示、减并政府机构、打击贪污腐败……面对一个个“硬骨头”,改革期待进一步突破。

        “公平与正义”关:努力实现共享共富

        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解决了物质短缺,提高了百姓物质生活水平,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短缺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矛盾。城乡二元关系更导致一系列起点不公平问题。

        “公共产品短缺正成为当前社会的突出矛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更加关注,对公平有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当今,中国约2.6亿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户籍、就业、社保、子女就学等一道道“门槛”,却令他们不能与城里人享有同等教育、医疗、社保以及就业机会。

        财富分配不公引发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说,要破解这一难题,只有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堵住导致收入分配扭曲的一系列制度漏洞。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起点公平的改革举措,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推进公平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传递出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