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1月7日

    癌症高发折射中国“转方式”迫在眉睫

        近期发布的多项医学研究成果均表明,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中国人癌症高发的主要诱因之一,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本月初天津召开的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公布信息,中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占到全球新增量的20%以上。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亦发布报告,首次明确将大气污染列为人类致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媒体最新报道,江苏一名8岁女孩被确诊为肺癌,成为华东地区最小的肺癌患者,医生说污染是导致其患病的直接原因。

        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其中今年以来中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最多。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负责人克里斯托弗·怀尔德表示,将大气污染列为致癌因素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一个强烈信号,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污染刻不容缓。

        短短几十年间,中国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不过,其中“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产业的迅速成长,亦带来严重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今年,《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数字版出版,该图集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过去十多年中,淮河流域的河南、江苏、安徽多地出现“癌症村”。

        “短期内急于求成的发展方式在把经济推上去的同时,也让环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期治理的成本会更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说。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失占GDP的比例高达2.6%—3%,其中包括财产性损失和健康损失。

        中国的“环境红利”被过度消耗,当前全国正处于重污染阶段,传统污染问题和新问题相互交织。雾霾天、牛奶河、镉大米等频发的环境健康事件昭示着中国必须突破性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事实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发展并非近几年的新鲜事。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就提出可持续发展,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国政府也不断制定相关政策、出台相关措施。

        今年9月份中国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通过推进能源清洁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力争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而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在中国现阶段的确很难平衡调节。为了发展经济,一些地方政府一面在争创环境友好城市,一面却在审批高耗能企业。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总布局。今年两会上,通过立法、税收等方式治污成为代表委员“聚焦”的重要内容;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专家学者、企业领袖、政府官员也密切关注“创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被寄予厚望,其中,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是多方期待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将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大标志。其中,政策、法律、标准的“倒逼”是不可或缺的刚性工具组合。

        王伟认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如何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平衡,这需要在制定发展政策时把环境因素放在突出位置,强力约束地方领导干部只求短期业绩而缺乏长远规划的行为。

        他表示,不仅要在任期内把环保目标考核与政绩挂钩,还应建立环境长期责任追究机制,避免“拍屁股走人”的应付心态。(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