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1月21日

    中国适育夫妻想“二”不容易


      今年34岁的石家庄小学教师隋媛媛6年前生完女儿后,再没有考虑过生孩子的问题,直到上周她在网上看到“单独夫妻可以生育两孩”的新闻。“是否再要一个孩子”成为她心中的纠结。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与此前“开放二胎”呼声日渐高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符合生育条件的夫妻表现出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牵头组织的一项样本数近万人的调查显示,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妇中大约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1500万至2000万对夫妇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网上调查显示,不想生两个孩子的原因“经济不允许,生孩子成本太大”高居榜首。

        天津市某事业单位的刘先生今年30多岁,已育有一女。符合“单独”标准的他算了一笔账: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至少100万元人民币。“与其生两个孩子谁也照顾不好,倒不如用心把现在的孩子培养好。”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中国因此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声逐渐高涨,但“单独两孩”真正来临的时候,符合条件的家庭却开始“仔细掂量”。

        一个孩子养起来就够捉襟见肘了,再来一个孩子能不能养好?连续生两个孩子,请两次产假,会不会影响事业的发展?生头胎时父母还能帮着照顾,现在父母的年龄也大了,谁来帮我们带孩子……

        虽然不存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隋媛媛还是决定放弃生二胎,原因是孩子好生不好养,作为职业女性,自己精力不够。

        “除了日常上课,我和老公还办了美术学校。但如果要两个孩子的话,意味着我必须放弃这一切。而且我对女儿的照顾和培养也会打个折扣。”隋媛媛说。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符合生育条件的家庭的这种“仔细掂量”说明中国人的生育观念正走向理性,不再盲目地多生孩子,而是要深思熟虑,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规划和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人表示希望国家尽快完善与“单独两孩”相关的后续政策。一些职业女性对“二胎”产假只有三个月,同时不再享受生育津贴表示不满。有的人还担心未来企业在应聘时,对“独生已婚未育”的人会存在歧视,因为这些人未来可能要生两个孩子,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生育意愿并不一定完全转化为生育行为。大城市里生育成本高,想生不敢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政策上不限制,是对选择权利的尊重,给予尽可能充足的选择空间,至于要不要生二胎,完全可以是大家自己来选择。”翟振武说。

        尽管已经决定暂时不生二胎,但隋媛媛仍为政府出台“单独两孩”的政策而感到开心。“至少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得起、生不起、生几个,本来就是家庭计划的一件事。以后的政策调整方向,就是让生育更多回归到家庭的决策当中。(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