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1月20日

    新加坡官员:城市规划全民参与

    构建宜居城市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的中长期规划,并需要全民参与和决策,新加坡官员在介绍经验时表示。

      在11月19日开幕的“智慧城市展”上,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建筑和城市设计部主任黄来福(Larry Hock)说,新加坡自建国以来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使自身成为适宜居住、工作和娱乐的城市国家。

      在东西长43公里、南北跨23公里,面积只有714平方公里的岛屿上,伴随着人口从1960年的160万增至今天的540万,新加坡一直面临严峻的公共事业、交通、住房、环境等压力。经过多年努力,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宜居城市(2012年),其中城市基础设施细项全球排名第一。这是城市规划中全面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的结果。

      自1971年开始,新加坡有长期的城市规划“概念计划”,还有着眼于10至15年的中长期规划,目前最新的版本为2008年规划。在制定这些规划时,新加坡政府听取全民意见,提前公布草案,用几个月的时间征集反馈,经过多次修改方能敲定。

      在交通和物流管理方面,新加坡一直积极采用新技术,比如公路自动收费系统,以及将于2014年大量铺设的智能公交车站项目(站内设手机充电器、WIFI信号源、天气车辆查询屏幕等)。

      被誉为“花园城市”和“城市花园”的新加坡,在规划中设定9%的土地要被保留,并用绿地道路连接各个公园,全市连贯绿地里程已有200公里,到2030年将增至360公里。此外,新加坡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在建筑物外墙、内部楼层和屋顶上铺设“空中花园”。

      “所谓智慧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必须是人,是他们的感受。”黄来福说。经济上提供收入和就业机会,社会上提倡全民参与决策,环境上注重清洁可持续,是新加坡人认同感和满足感的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