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1月21日

    新加坡人才缺口5万 明起举行全球网络招聘会

       11月22日至23日,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人力部共同成立的联盟联系新加坡(Contact Singapore)将携手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I2R)、南洋理工大学等五大知名雇主,面向全球高端科研人才举办网络招聘会,此次招聘领域包括材料与制造技术、数据分析两大新加坡热点行业。届时,国内科研人才可与海外雇主进行实时在线交流。网上注册现已开通,求职者可上传简历并登陆http://www.contactsingapore.sg/Research/VCF2013,了解详情。联系新加坡北亚区署长温淑芬透露,新加坡人才缺口已超过5万人,主要集中在制造、建筑、医疗保健、金融、资讯通信与数字媒体、旅游及零售等行业。

    两大科技领域人才需求旺盛

        据介绍,新加坡已将此次网络招聘会的专注领域确定为材料与制造技术和数据分析两大重要增长领域。以数据分析为例,到2017年底,预计该行业将为新加坡经济贡献十亿新元的增值,并培养2500名跨领域数据分析专家——两大产业的蓬勃发展让雇主对相关领域的科研人才求贤若渴。

        据悉,2011-2015年,新加坡凭借其在科学技术领域投入的161亿新元预算而称霸全球;按人均产出计算,新加坡位列全球科研成果最多的国家。凭借其顶尖的科研环境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新加坡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理想的发展平台。

        此次新加坡科研领域网络招聘会面向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博士学位持有者以及部分硕士、学士学位申请人,提供科学家、研究员、工程师,以及部分高层管理岗位等具有竞争力的新加坡就业机会。参与此次招聘会的雇主均是业内重量级的科研机构:材料与制造技术行业的雇主包括新加坡工业再制造研发中心(ARTC)、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加坡材料与工程研究院(IMRE)、以及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SIMTech);在数据分析行业,则有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I2R)参与招聘。他们主要想寻找数据分析、材料与制造技术领域的高级别研发人员。

    创造环境吸引海外人才

        新加坡对海外高端人才一向采取开放政策。新加坡以英语为主,母语(亚洲语)为辅的双语教学制度,也为成功推动亚太乃至全球科研战略合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此外,极具竞争力的福利待遇,东西方文化精粹的完美融合和稳中求进的商业环境让新加坡不断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职场精英。

        联系新加坡北亚区温淑芬署长表示,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与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致力于将新加坡打造为亚洲先进制造业中心与全球数据管理中心。得益于这些行业的高速发展,新加坡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为全球精英提供了大量职业发展机会。

    对话联系新加坡北亚区署长温淑芬:

    优秀高端人才申请新加坡就业准证有优势

        记者:现在联系新加坡只举办网络招聘会吗?

        温淑芬:其实两方面都有,线上和线下都有。因为我们这次做的是一个全球化的互动,所以我们觉得做在网上比较简单一点,方便我们的雇主跟人才沟通,对于双方来说是一个比较省时、省钱的方式。另外,我们在互动数码媒体和电子业还是有做各种招聘活动的,特别是在电子业方面我们一直很关注专业人才。例如,NEC公司日前也决定在新加坡设研究总部,联想在今年也宣布要在新加坡设立一个国际的数据分析总部。除此之外,IBM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还共同设立了商业分析中心,结合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实力与IBM的行业专长,这样,新加坡无疑需要招更多的国际人才。

        记者:此次网络招聘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是怎样的?

        温淑芬:此次招聘会重点招聘数据分析、材料与制造技术两类人才,他们应至少有五到八年工作经验,在数据分析领域,雇主需要的是在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应用数学等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在材料与制造技术领域,雇主需要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学、机械工程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工程学等专业的博士学历持有者。这些人才的月均收入基本都在5500新元以上。

        记者:前不久新加坡人力部说本国企业招聘要优先考虑新加坡本国的国民?对于海外人才就准证申请的门槛好像也有一些变化?

        温淑芬:我们一方面在促进本国人员的就业,而对于类似企业需要招八到十年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新加坡相对比较紧缺,我们就要从海外引进这些比较高端的国际人才。如果一个外国人才想要到新加坡工作,步骤不会很难,主要是先找到一份工作,雇主就会帮其申请就业准证。就业准证根据薪资、学历和经历这三方面而定。对于此次招聘的高端科研人才,由于申请条件比较高,在就业准证的申请上会比较有优势。对于新加坡人才需求状况等,我们一方面会和雇主有互动,另外,我们的人社部每年也会更新新加坡战略发展产业与人才技能需求 列 表 ”(Strategic andSkills-in-DemandList),对最新的人才紧缺状况进行盘点。

        记者:前几年,新加坡薪酬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但是这几年我国人才的薪水也在不断提高,在吸引人才这方面,现在新加坡有怎样优厚的待遇吸引我国或者是其他国家的人才加盟?

        温淑芬:其实我们跟很多中国人才聊的时候,他们还是希望有机会到新加坡发展的。首先,新加坡有国际化的工作环境,而且新加坡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最大的石油提炼和分销中心之一,我们还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元件供应商和亚洲金融中心。许多跨国企业区域总部的总裁通常都在新加坡常驻,他们常常在新加坡作出主要的战略性决策。每个人来到新加坡,与国际人才交流沟通的机会无疑大大增多。另外,新加坡在教育质量、就业指数以及生活环境方面,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许多名校在新加坡都设立了他们在欧美之外的分校。

        记者:新加坡在招聘一些工程师的时候,对于一些拥有证书的应聘者,是否会优先考虑?

        温淑芬:在同等条件下,拥有证书的,我们会优先考虑。当然,我们主要还是看对方实际的工作经验,具体在哪个领域有卓著的成就。

    [过来人说]

    郑宏宇

    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加工技术研究室负责人、高级科学家

        来自我国的郑宏宇博士告诉记者,新加坡最吸引他的因素之一是新加坡政府和业界提供的丰厚科研资金。新加坡拥有世界级的科研基础设施,为本地和跨国机构的知名科研工作者创造了诸多合作良机。

        此外,新加坡的整体薪酬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基本处于同等水平。而在地理位置上这里又更靠近中国,因此他觉得回国十分方便。如今,郑宏宇在新加坡已工作了20余年,曾在私营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就职。目前他带领一支由3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探索创新性的制造技术。虽身在异国,但他觉得新加坡的华人文化氛围让他很容易适应和融入本地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自然顺畅。

    David Lee Butler

    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副教授

        大卫·李·巴特勒博士来自英国,现任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制造工艺的表面计量学领域。他曾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于1999年获得机械计量学的博士学位。

        他自1999年9月加入南洋理工大学任助理教授,2008年3月晋升为副教授;自2005年10月起,他加入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机械加工研究团队。目前其带领由2名研究员和10名研究生组成的研究团队,主管多个学术及由行业资助的科研项目。

        在来到新加坡之前,巴特勒博士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纳米制造及微系统中心做研究员,并曾为行业内各企业提供广泛的咨询,包括利兰卡车、BICERI Ltd、铁姆肯公司和吉凯恩公司等。

        他说,起初他有老同学在南洋理工大学工作,他们一直鼓励自己来新加坡,而且他自己在五年间也多次拜访新加坡。之所以选择在在新加坡工作,是因为新加坡对科研产业一贯的支持态度,以及提供的充足资金,供他进行有价值的研究。

        他感到,新加坡的工作环境十分具有挑战性,团队可以作出快速决策,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在科研领域,新加坡汇聚了各国人才,他自己所在的中心在人才汇集方面就很有代表性,拥有来自新加坡、中国、印度、哥伦比亚、英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同事。就科研领域的职业发展而言,发展和晋升公开透明、程序明晰,而且行业提供不同方向的职业发展机会,比如管理方向或是研究方向。在很多机构中,即使你是新雇员,你也可以得到很多参与和管理研究项目的机会。如今,他的家人也来到新加坡与他团聚,终于让他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