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菲律宾官方20日上午公布的最新数据,超级台风“海燕”已造成菲4011人死亡、18557人受伤、1602人失踪。
分析人士指出,“海燕”袭菲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除了其本身来势汹汹外,受灾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菲政府对灾害估计不足,防范措施不到位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灾害造成惨重损失
台风“海燕”是今年全球海域生成的最强台风,自8日凌晨起,先后6次登陆菲中部东萨马省和莱特省,中心最大风力一度高达每小时314公里。台风肆虐时,狂风暴雨瞬间把屋顶和汽车掀翻。6米高的巨浪将沿海城市的建筑夷为平地,脸盆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重灾区莱特省塔克洛班市尸横遍野,交通电力设施被彻底摧毁。
灾后初期,由于电力、通讯和供水系统被严重破坏,中部多个省份无法与外界沟通,救灾物资无法及时抵达灾区。饥饿难耐的当地部分灾民闯入商店哄抢食物和其他物品,塔克洛班陷入无政府状态,当地居民惶恐不安。
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爱德华多·德尔罗萨里奥说,台风“海燕”导致菲全国44个省份的214万个家庭近千万人口受灾,其中,因灾被迫转移的灾民数量超过440万人。初步估算,台风对菲农业和基础设施造成的破坏损失高达120亿比索(约合2.75亿美元)。
菲国家经济发展局日前说,受台风“海燕”影响,菲第四季度和全年的经济增长都将减缓,甚至明年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救灾重建困难重重
菲律宾对这次台风事先有所准备,也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但台风的摧毁力之强、影响范围之广超出所有人预料。灾后头一周,政府救灾行动迟缓,大批救灾物资积压在马尼拉和宿务,而重灾区的灾民无衣无食,在饥饿与绝望中挣扎。缺乏警力加之赈灾物品迟迟不到,灾区哄抢事件层出不穷。因此,菲政府受到外媒和国际组织的批评。菲总统新闻办公室负责人埃米尼奥·科洛马表示,政府将在适当时候检讨危机应急反应机制。
随着国际援助源源不断输入菲律宾,灾区情况逐渐得到改善,大部分灾区的通讯已恢复正常。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总干事埃瑟琳·库桑19日在马尼拉说,仍有60万台风幸存者没有得到任何援助。部分省份电力供应尚未恢复,许多省的救援通道仍未打通。
灾区重建已在各地陆续开始。菲政府初步估计中部灾区重建将需要2500亿比索(约合57.3亿美元)。菲国家经济发展局19日说,将制定一个统一的灾区重建计划。
比重建更具挑战性的是,台风使菲全国500万工人的生计受到影响,许多人的生活将被迫跌入贫困线之下。
巨灾引发深入反思
台风“海燕”无疑是菲律宾历史上有记载以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受损最严重的天灾之一。
“海燕”造成如此巨大损失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这次台风的风力超强,中心最大风力达到每小时314公里。
其次是受灾最严重的塔克洛班及其附近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莱特湾西北部一个形如漏斗底部的湾畔。据当地官员和目击者说,巨大的风力导致莱特湾西北部的海平面上升了6米左右,海水倒灌,如同海啸一般,瞬间摧毁从海岸到内陆1公里地带的几乎所有建筑。
再次是当地的基础设施落后。塔克洛班虽是莱特省的省会,但由于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如沿海防浪设施、市内排水系统以及电力供应和道路设施都比较落后,大多数市民居住在用木板、铁皮等轻型建材搭建的简陋房屋中,根本经受不起强台风和洪水的侵袭,而其他严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也都基本相似。据菲减灾委和救援人员说,大多数遇难者都是被淹死或被海水冲毁的电线杆、房屋木柱等物体撞击后丧生的。
此外,对台风危害重视不够,防范工作不到位也是造成此次伤亡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位于西太平洋的菲律宾是一个台风频繁造访的国家,平均每年有20余次台风袭境。民众对台风习以为常,而政府部门的防范和预警措施也不到位,因此近年来每逢大一点的台风袭境,总有人员伤亡和财产严重受损的情况发生。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所长威尔·斯蒂芬说,尽管现在还不能将像“海燕”这种个别强台风归咎于气候变化,但有一点是值得世人关注的,这就是气候变化正在导致地表水变暖,进而增强台风的能量。“海燕”这次重创菲律宾无疑给世人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