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我参加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台下针对我的主旨演讲抛出了这个问题。我铤而走险走上台说:“汲取不到。”这本会是我历来最短的讲话。
然而,我深深地思索后意识到,即使上海的人口是新加坡的5倍,她也可从新加坡学到1-2点经验。因此,我围绕新加坡软实力七大支柱发表了演讲,并受到了上海市长和与会成员的认可。鉴于此,我想可能值得与新加坡同胞分享该演讲,希冀这能激发活跃的讨论并列出更具权威性的新加坡软实力支柱。
【领导和治理能力】
第一个支柱显而易见:卓越的领导力。我们建国父辈们的思维水平可与美国开国之父相媲美。其中一个人就是吴庆瑞博士(Goh Keng Swee),他担任过中国伟大领导人邓小平的顾问。毋庸置疑,李光耀乃我们这个时代家喻户晓的全球领导人之一。我对上海听众说,即使李光耀在西方受到高度尊敬,但他在向西方人传递硬道理时从未犹豫过。在越南战争顶点时,他曾对一群有声望的哈佛教授说:“你们让我作呕”。李光耀将新加坡清晰地布局在全球版图上。
第二个支柱是优秀的治理能力。我告诉每位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生,新加坡的成功有3个关键因素:任人唯贤、实用主义和诚实(三者中最坚固的乃诚实)。所幸的是,即使依法治国是西方理念,但同样可在东方社会很好地执行。
我强调:在新加坡法律凌驾于政府之上。整个内阁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服从于同样的法律条文。因此,当一位前法务部长被发现鲁莽驾驶后,就因不谨慎开车罪被起诉。没有人能在新加坡凌驾于法律之上。
【多元文化和多语种】
第三个支柱是多元文化。在弹丸之地的新加坡,世界四大文明每日得以相互交错:中华文化、马来-穆斯林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同文化族群的人相处并非易事。因此,新加坡有强势的法律禁止种族与宗教矛盾,并颁布条例确保每个组屋区内都有少数族裔。在管理多元文化方面,世界几乎没有其他社群能赶超新加坡的纪录。
第四个支柱是英语。实际上,新加坡可是亚洲英语沟通能力最强的城市。每个新加坡孩子都要接受英语+母语的双语教育。英语环境不仅提供语言技能,还能为打开接触西方文明丰富遗产的窗户,这给予新加坡人另一个竞争优势。
【食品和环境】
第五个支柱就是食品。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George Yeo)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吃是新加坡之“道”。新加坡人一天内、甚至一餐里吃到不同菜系而倍感舒服。当时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Goh Chok Tong)在一家正统马来人的宾馆点印度薄饼(Indian thosai)时,那里的屠宰师傅被震惊。土生华人(peranakan)菜系也是新加坡本地的创新,李光耀的母亲曾制作过本地区最好的一本烹饪图书。我后来才知道,上海听众因这个发现而感到惊奇。
第六个支柱是环境绿化。新加坡仅是美国最小州——罗德岛面积的五分之一,但新加坡的树种比美国所有48个州加在一起的树种还要多。新加坡每年也有植树节,强调永葆绿色的重要性。
【对世界开放】
最后,第七个支柱是:新加坡乃世界最开放和最国际化的国家。新加坡的贸易总额是GDP的3.5倍,这是世界银行把新加坡列为世界经商环境最好国家的原因之一。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将新加坡列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第三大最具竞争力城市。
在新加坡当前的疑心氛围下,如果有某些新加坡人对七大支柱列表的反应是:“那又怎样?其他城市也有这类列表。”,我对此并不会感到意外。其他国家确实也有自己的软实力支柱榜单。但以上我所列举的七条结合在一起,就给了新加坡真正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在上海我也是对听众这么强调的。
软实力更多取决于全球语境。当19世纪扮演欧洲霸主角色时,伦敦和巴黎的软实力让世界羡慕不已。但时过境迁,权力已由西方向东方位移,但西方的时代并未结束,在一段时期内西方将依然保持世界最强劲文明的地位。
作者简介:马凯硕教授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教授于1971年至2004年间任职新加坡外交部;1993年至1998年,任新加坡外交部常任秘书,并两次出任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马凯硕教授经常应邀在世界各国发表演讲和讲座。著有《亚洲人会思考吗?》、《走出纯真年代:重建美国与世界的信任》、《新亚洲半球:势不可当的全球权力东移》等著作。2004年6月,马凯硕教授在纽约获得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奖章,获奖咨文对其成就予以高度评价,称其为“一位天才的外交家、历史和哲学的学者,引人深思的作家、敏锐的思想家。2005年9月,马凯硕教授被《外交政策》 (Foreign Policy) 和《展望》(Prospect)杂志推举为世界上一百名最有权威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2009年3月,《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将其列为在资本世界未来的辨论中最具影响力的50名人物之一(名单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以及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
(注:英文版原载于11月9日出版的新加坡《海峡时报》;翻译:和讯财经评论部 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