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不拘泥于做码头客运,那仅是“人来人往”的低效能产业链而已。宝山将围绕“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进行沿江岸线资源整合,培育港口服务、总部经济等功能,从而有望将滨江发展带打造成为中国邮轮发展的先行区域。
正在思考把宝山作为“国际邮轮城”来定位、规划和配置资源,在全市努力形成“东有迪士尼、西有大虹桥,南有梦工厂、北有邮轮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最近一周,宝山区委书记汪泓不仅忙着参加区里的两会、研究区政协委员提出的“宝山大道路建设”的提案,还向市里汇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建设进展。
今年,以宝山滨江地区为核心的“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将全面推进,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将有望超过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一大邮轮母港。这是宝山的“重头戏”,也是2013年汪泓就任宝山区区委书记后的“工作重心”之一。
这位宝山区的女书记说,宝山有的是宝,对她而言却是个大挑战。日前,早报记者专门与汪泓关于宝山改革与创新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转型思路作了一次对话访问。
从“钢花”到“浪花”
宝山面临调整转型大局
东方早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涵盖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您认为《决定》中哪些方面对您启发较大,或印象较深?
汪泓:作为区委书记,对照《决定》的要求,我觉得在政治体制上具体要做到讲大局、重责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使命意识。当前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加强对形势的研判和分析,树立底线思维、坚定发展信心。二是要善于从政治上把握问题,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始终与中央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看得最重,敢于碰硬、敢挑重担。
东方早报:宝山作为中心城区拓展区,承担着推动上海北部老工业基地创新转型、二次腾飞以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重任,宝山如何进一步突破发展的“瓶颈”?
汪泓:宝山的调整转型工作要放在全市的大局中深入思考和统筹谋划。宝山作为老工业基地,曾经焕发青春,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导致产业链比较短,产业的附加值不高,对于地区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制约。
现在我们的重点在于引进和培育高端新兴产业,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和附加值,进一步增强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东方早报:对于宝山试图转型的变化,您经常用从“钢花”到“浪花”来描述,这如何理解?
汪泓:宝山拥有邮轮母港的绝佳地理位置,全区三分之一的地区濒临长江、黄浦江,拥有40多公里的岸线资源。这是我们宝山的优势,可以借助优势聚焦“邮轮经济”,加快推进宝山滨江整体转型,努力打造“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城”。
邮轮业有“水道上的黄金产业”之称,具有消费水平高、经济拉动作用强、辐射带动区域大等特点。对港口、尤其是母港所在区域拉动作用巨大。根据国际邮轮协会的统计和分析,邮轮经济可以以超过1:10的高比例带动多产业发展,而邮轮母港的经济收益更是停靠港的10-14倍。
邮轮母港的整体效益,不仅仅是在宝山释放,而是在全市乃至整个长三角都有辐射效应,而宝山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目前国际邮轮产业重心东移趋势明显,亚洲地区作为邮轮产业增长最迅速的区域,邮轮旅游的增长达到了平均每年11%,比世界邮轮平均增长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另外,2012年,上海共靠泊邮轮126艘次,接待35万人次游客,其中宝山接靠邮轮60艘次,接待游客28万人次,分别占全市的48%和80%。2013年上海靠泊199艘次邮轮,接待游客76万人次,占了亚洲邮轮总量的21%和26%,其中宝山接靠邮轮128艘次,接待游客60万人次,分别占全市的64%和81%。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今年已确认将靠泊239艘次10万吨左右的邮轮,预计游客将超100万人次。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力支持邮轮港的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资源投入,以这样的推进速度,上海将有望超过新加坡和香港,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将成为亚太地区最繁忙的邮轮港之一。
不拘泥于做码头客运
最担心能否留住“游客”
东方早报:宝山有发展邮轮经济的“天时地利”,其将为此打造什么样的平台?
汪泓:2013年11月,宝山区召开了第八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和亚洲邮轮港口协会年会暨亚洲邮轮港口CEO高峰论坛,这次大会规模超过历届。与会者来到宝山,是因为看好中国,看好上海,看好大船时代来临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这个重要的邮轮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平台的打造需要全市、全国的支持。
我们宝山的观点是,发展邮轮业既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内容。
东方早报:宝山区的邮轮经济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轨迹?
汪泓:我们希望宝山区的邮轮经济呈现从“邮轮码头”到“邮轮港”再到“邮轮城”发展的整体概念。
我们不拘泥于做码头客运,那仅是“人来人往”的低效能产业链而已。我们将围绕“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进行沿江岸线资源整合,培育港口服务、总部经济等功能,从而有望将滨江发展带打造成为中国邮轮发展的先行区域。
东方早报:有担心的问题吗?
汪泓:邮轮港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瓶颈:一是怎样更便利地让游客出入境、登船,以及作为访问港如何让游客便利,怎么留住游客。二是如何拓展邮轮产业链。三是如何通过邮轮旅游带动游船、游艇等水上旅游产业的发展。
东方早报:作为管理学方面的专家,您不缺“市场营销”的丰富经验。您认为目前在邮轮产业链的完整性上,还存有哪些“软肋”?
汪泓:现在邮轮的船供,船上所有的食品,都是船只运行到釜山和新加坡,然后予以处理。垃圾的处理也是邮轮产业链上的高附加值产业,但问题是,邮轮港到现在还留不住。在邮轮的维修上,长兴岛或者是临港完全能够承接。如果整体考虑这个产业的话,这个产业链的附加值就可以留在上海,但这已经超出了宝山区可以解决的范畴。
我目前的想法是把宝山作为“国际邮轮城”来定位、规划和配置资源,加快推进邮轮母港及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抢占亚洲新一轮邮轮旅游业发展“制高点”,同时,在全市努力形成“东有迪士尼、西有大虹桥,南有梦工厂、北有邮轮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改善民生减少耗能污染
“加法”“减法”一起做
东方早报:宝山面临着深刻转型和加力发展,除了“邮轮港”的建设,还包括哪些方面?
汪泓:包括邮轮港建设在内,我们宝山区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发展“七大板块”。宝山将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和附加值,进一步增强服务的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促使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能够融入到北部重工业板块。
东方早报:都涉及哪些方面?
汪泓:我们将从“硬”到“软”,从“重型板块”变为“绿化之区”,从“工业”实现“宜居”。除了邮轮港,我们有六大板块。首先在老工业基地转型上,吴淞工业区将争创全国老工业基地创新转型示范区。
第二个方面是,努力建设国有特大型企业创新转型的示范区。在吴淞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上,宝山方面正加强与国有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先后建成了国际节能环保园、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复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上海玻璃博物馆等转型升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永达汽车广场、玻璃主题园等成熟项目先行先试,为整体推进吴淞工业区调整转型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设计的上港十四区整体调整转型项目和正在建设中的“上港滨江城”都邻近该工业园区。
虽然宝山新增工业用地量不多,但宝山历史上是传统工业基地、港口物流基地,因此低端工业、物流用地的存量很多,调整的潜力很大。在吴淞工业园和南大地区的整体转型中,我们将发挥宝钢等国有企业的主体作用,释放土地资源,促进区域内产业发展升级,焕发新的活力。
我们还希望能全面整合长江、黄浦江岸线资源,将吴淞军港码头和上港九区、十区等作为邮轮业发展的预留空间,通过调整转型实现码头功能的升级换代,真正体现长江、黄浦江、东吴淞江“黄金水道”的功能。努力建设全国老工业基地和国有特大型企业创新转型的示范区。
第三个方面是,在区域环境整治上,宝山区也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南大路地区综合整治开发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南大地区位于宝山区西南侧,紧邻外环线东侧、中环线北侧。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将沿外环、沪嘉公路建设宽约500米的生态走廊,南大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29.8公顷,其中宝山区584.8公顷,占总面积的93%,宝山区将逐步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其南大40%面积将“变身”开放式的生态绿地,形成上海中心区域最大的生态绿化走廊。
第四个方面是,在道路建设上,我们还将投资20亿元用于升级宝山区的道路系统,减少断头路的同时,对道路资源与市区重要道路予以整合和对接。
第五个方面是,我们在区域老公房改造上也要下番功夫。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加法”和“减法”一起做。“加法”是指提高民生质量和合理的产能结构,打造宜居的城市布局,“减法”是指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以及导致质量降低的因素。
第六个方面是,宝山区区域内正在建设顾村、罗店两个大型社区以及庙行共康、高境胜通、大场祁连等5个市属经济适用房基地,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861万平方米,其中市属动迁配套商品房面积为62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34万平方米。目前,除了顾村馨佳园大型社区已基本完成建设,居民逐步开始入住,其余基地正在推进建设过程中。
东方早报:打造的新城通常会面临“人口导入”的压力,这些压力又将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提出挑战。宝山区将如何应对?
汪泓:10年来,宝山区域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接近百万。公共财政在交通、文化、社保、教育、卫生等社会资源配置上将进一步倾斜加大,民生事业与社会事业也必须置放于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地位。
在2014年的政府财政预算中,有86%以上投向社会事业和相关领域。无论如何,产业是基础,城市是载体,我们将着力于通过提升地区城市功能和优化结构布局,以发展带动整治,全面提升城市化和生态水平,提升产业能级,把宝山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上海北部新高地。
借力自贸区
探索宝山版“负面清单” 东方早报:自贸区的建设已成为当下所有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您是如何理解上海自贸区的?
汪泓:我个人理解为,它并非是简单的“政策优惠”,而是“解放思想”和“制度设计”,是我们国家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它的建设与发展与上海的海派文化和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带来的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宝山与外高桥连接在一起,自贸区对宝山将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
当前,宝山仍处在投资和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各类矛盾的多发期,自贸区的建设为我们政府职能转变带来了示范效应,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思路,为破解发展瓶颈带来了新途径。
要主动对接自贸区,我们接下来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加快产业培育速度。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改革的方法解决问题和矛盾。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从政府职能转变中谋求制度红利,重点突出“五个抓”:减少行政审批和收费,企业审批事项今年要从573个项目减少到234个项目;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今年的项目审批期限要在法定期限内压缩三分之二;探索推进加快行政审批,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以宝山行政服务中心、网格管理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为代表的新型政府管理平台,实现服务企业、服务市民的标准化和便利化;在基层基础工作上,推动以区食药监局和卫计委为代表的政府机构改革,下移城市管理重心,加强街镇安委办、食安办、质监所等基层管理力量,同时深化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管理改革,加快走出政府包揽各类民生事务的模式,探索非基本民生服务向社会开放、基本民生服务向社会购买等合作模式,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东方早报:借力自贸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汪泓:我们要深刻领会自贸区建设的实质内涵,就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激发企业、市场、社会力量的活力上来。
至于具体的措施,我们现在有两方面的想法,其一,将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经验,持续扩大邮轮旅游市场开放度,积极延伸邮轮产业链,并在港口配套商贸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推行自贸区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其二,自贸区最大的亮点在于“负面清单”,我认为,“负面清单”模式可以让企业更好地感受到“市场活跃度”。宝山将探索采用“负面清单”模式改革传统审批制度,落实企业投资的主体地位。
东方早报:未来宝山将做哪些努力,以改革来促进民生改善?
汪泓:我们将着重从改善民生的保障体系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两方面,实现社会事业的优质发展。
我们将加强就业促进工作、促进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管理、均衡发展教育资源、提升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同时,从地图上看,宝山很像一片叶子,上海像是一棵大树。宝山区未来的发展必定要依托上海市这棵大树的发展,才能枝繁叶茂。
今后,我们要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空间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并进,经济转型与城市转型融合,城市化水平提升与城乡统筹发展相统一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使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当然,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深化改革,我们刚才论述中涉及的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手续等,都是朝着深化改革不断努力。
东方早报:区委书记如果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您会怎么办?
汪泓:这时候我也会心堵得慌。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有班子,有团队,解决很多问题更多地依赖集体的智慧、力量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