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7日

    新加坡学者呼吁形成以劳动生产率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

    2014年1月2日,新加坡统计局发布了该国2013年第四季度经济发展指数。该指数显示新加坡的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主要支柱型产业增长速度均有所减缓,第四季度劳动生产率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于2013年12月曾发表文章探讨新加坡企业劳动生产率问题。文中引用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桑德·唐格维鲁(Shandre Thangavelu)的观点称,新加坡应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付出更多努力,加大投入推动企业升级创新,让企业逐渐摆脱依赖廉价劳动力创造效益。围绕当前新加坡企业发展模式有哪些弊端,如何改变目前的企业生产模式等问题,本报记者对唐格维鲁进行了采访。

      增加技术和人才投入

      50年前,新加坡还相对贫困落后。通过开放市场、改善投资环境、改进基础设施、增加基础教育投入等努力,新加坡已步入富裕国家的行列。

      随着新加坡经济模式的转变,很多学者开始思考这背后隐藏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曾于1994年发表文章,批评新加坡的经济模式。他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只是单纯的资本投资带来的,而并非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带来的。这种增长模式带来的利益有限,未来的回报率会出现逐渐缩减现象。”虽然克鲁格曼的观点并非完全正确,但却提醒了新加坡政府。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为应对劳动生产率问题采取了诸多举措,如设立了新加坡国家劳动生产率委员会负责解决国内劳动生产率问题,并组织政府机构、企业、工会、工人、教育机构一起探讨如何向发达国家学习以应对劳动生产率问题。

      唐格维鲁告诉记者,“新加坡政府曾在改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问题上作出过一些努力,但在2000年后,关注度出现了下降。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飞速变化,新加坡为了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再次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上议程。改变现有不断压缩成本的模式,增加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资本投入,将劳动生产率和人才培训有效结合,才能促进企业升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知识型人才储备不够

      当谈到当前新加坡企业面临的问题时,唐格维鲁告诉记者,“新加坡政府在选择需要的商品或服务时,一味地选择最廉价的,会使企业追求用廉价劳动力维持生产,而忽略对产品创新的投入。这种过度聘用低端劳动力的情况会使劳动力市场提前进入紧张期,打乱正常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生产率结构。”

      “另外,全球化进程和不断快速问世的科技产品增加了人们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然而,新加坡制造业和服务业尚未完成向技术密集方向的转变。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新加坡的知识型人才还不够。当前,新加坡需要的是具备分析信息、解决分歧和问题能力的人才。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通过自主管理模式和创新思维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不会将数量作为评判劳动生产率的唯一标准,而是做到质量最优化,将输出最高质量产品作为劳动生产率基础。这种复杂交叉型的工作将会是未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

      唐格维鲁还表示,“当前新加坡企业组织结构中,少数上层管理人员是知识型人才,他们负责协调管理底层多数非知识型劳动力。这种模式在未来的企业转型中,将不能发挥较高的效率。当知识型人才逐渐取代体力劳动者后,在企业管理中,应形成上下级之间相互监督的模式,给知识型人才更大的空间去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让知识型人才与企业享有相同的目标,并通过激励措施增强内在动力,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未来顺利发展。”

      此外,唐格维鲁还说,“如果想要提高知识型人才的劳动生产率,就要注意不能让他们沦为底层的生产工具,整合从生产、销售到后期跟踪服务,形成一体化的整体运营模式,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保护中小企业

      意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后,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帮助企业改革。在2013年10月25日召开的新加坡2013年创新和劳动生产率大会上,新加坡制造商总会主席乔治·黄(George Huang)发表演讲说,“未来,企业的发展道路充满机遇和挑战,只有增加创新和劳动生产率的投资,才会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

      新加坡贸工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Lee Yi Shyan)曾于2013年8月发表讲话谈及新加坡企业未来的发展问题。他说,“第一,设立零售和食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中心,为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门的知识帮助。新加坡全国生产力与延续教育理事会将对零售和食品服务行业予以大力支持。第二,未来三年新加坡将提供1000万美元资助超过2000家企业,提供劳动生产率改进项目和培训项目,同时培养50名专业顾问,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专业意见。第三,新加坡未来将构建项目平台,共享经验和资源,帮助有需要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第四,通过不断学习和教育培训,确保人才类型能够适应满足新技术新变化的要求,能够快速应对新挑战。”

      唐格维鲁在谈到具体措施时表示,“近几年,新加坡政府已在企业使用外籍劳工方面实施限额配置和增加赋税等措施,希望以此鼓励企业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引导企业引进创新方法、改变劳动生产率模式。同时,政府将制定对创新公司的奖励措施,激发企业积极性。另外,政府需要注意保护中小企业,帮助他们规避风险,例如,在投资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产品,鼓励软性贷款,而非直接为企业提供补助金。这样将促使企业在获利的同时,投资创新,维持良性循环,也有助于新加坡在未来形成以劳动生产率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