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21日

    郑若麟:要推掉法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墙”

        北京1月21日电(记者戴盈)2008年,是《文汇报》高级记者郑若麟常驻法国的第16个年头。这一年,他在法兰西的知名度达到了一个高峰。

        “我记得很清楚,2008年拉萨‘3·14’那天,我正坐在北京飞巴黎的航班上。十天后,法国TV5国际频道请我上电视谈谈(对藏独和北京奥运会)看法。又过一周,是法国五台,接着是法国二台。再后来就数不清了。”郑若麟说,自己是唯一一个在这么多场电视辩论中发出不同声音的中国人。

         郑若麟的父亲是法国文学翻译大家郑永慧,曾经翻译过雨果的巨作《九三年》,他一生的译著从巴尔扎克、福楼拜、大仲马到左拉、纪德、莫泊桑等人的作品。“我父亲‘生活’在18、19世纪法国的精神世界。我很欣赏父亲笔下的年代,那时的法国充满各种不同的思想。”

          “法国有些普通老百姓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在他们和真实的中国之间,似乎有一堵意识形态的‘墙’。”他感叹。有很多法国网友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查到郑若麟的电子邮箱,给他写信,支持他。

          郑若麟第一次常驻法国是1990年至1997年,那时的中国甚少进入法国主流媒体的视线。他第二次来,是2000年,情况反过来,变成了“几乎没有一天没有关于中国的报道”。

        然而,即便是在中国快速崛起的背景下,一些法国媒体观点仍有失偏颇。他试图推倒这面“墙”。

        2012年9月,郑若麟的法语新作《平凡的中国人》由法国德拉诺埃出版社出版。在书中,他用诙谐、简明的笔调,向法国老百姓介绍中国的5亿网民、中产阶级、中国的恋爱和婚姻、饮食和餐馆、住房和私人轿车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在脑子里制造了一个完美的法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存在。”郑若麟2007年开始写博客,深入地分析中法关系及法国内部社会问题。

        去年10月,他写了一篇博文《福利社会终结将引发西方国家的社会危机》,从在法国就业的老友退休后拮据度日谈起,解释了法国退休、医疗保险,这些福利制度的核心元素在推行中的几点弊端。

        “说法国人浪漫也没错,奥朗德总统上台最棘手的问题是庞大的失业队伍,而你看看法国去年最火的新闻是什么?是同性恋结婚的问题。”郑若麟笑着说。

        “我喜欢法国人。他们虽然有的跟我观点不一致,但是我们可以坐下来喝咖啡,聊天,把问题拿出来说,我们就成为了朋友。”郑若麟说,中国人要看到法国不足的一面,而法国人应更多去看中国好的一面,墙的障碍就可以翻过去了。(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