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29日

    数字时代中国书法寻求更多舞台

        北京1月29日电,有人说书法是“门槛很低的手边艺术”,但在数字化飞速推进的当今社会,这种以笔墨纸砚为载体的传统书写艺术,似乎正与普通人“渐行渐远”。

        有人感叹,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甚至让签名,都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完成了。

        书法,作为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发展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家建议,想要让讲究笔、墨的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实现复兴,首先需要为它们提供更多的舞台,让它们获得更多的曝光率。

        有些书法家把作品搬上更高的舞台,高到地球之外的太空舞台。

        从2008年开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军旅书法家丁嘉耕的书法作品就屡次搭载中国的航天飞船飞越太空,被誉为“天宫墨宝”。

        2013年,他的作品《复兴之路》在搭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绕地球近万圈后,乘“神十”返回舱与三位航天员一同回到地球。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能被选中,恰恰是因为书法题材具有“强烈时代感”。

        与时俱进的同时,书法家们还在积极地为这门传统艺术“跨界”寻找合作“伙伴”。

        同一个舞台上,这边书法家挥毫泼墨,那边音乐家奏乐高歌,两种表演形式同步进行,这在当今以选秀和娱乐节目为主导的中国电视荧屏上,并不多见。书法大家李铎说,这是一种新的创造,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我们把很少出镜的书法大家和书画家请来,与广为人知的音乐表演艺术家同台对话,分享自己的书画与音乐结缘的过程,也希望用这种交锋,让更多观众了解中国书画。”《翰墨音缘》节目总策划郎昆说。

        到农历初二,这档去年夏天开播的文化节目已制作19期,邀请了19位重量级嘉宾参与录制,包括欧阳中石,李铎等书法大家。

        其实,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讲究要掌握四门基本艺术:琴、棋、书、画。他们既是书法高手,也通晓音律,很多时候书写、作画一定要有琴声相伴。

        现在很多书法家也是如此。李铎说,有韵律的声音,往往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他甚至认为传统戏曲京戏和书法也是相通的,“听到京戏京胡,我就想写字”。

        即使是西洋的交响乐,也依然能和东方的书法艺术找到共同的节拍。几年前,在人民大会堂,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中国书法家与国外的交响乐团联袂上演“中国书法音乐会”,引起轰动。在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多地艺术家们更是以“书法交响音乐会”的方式纪念这位伟人。

        对于这种中西艺术“反差”式的结合,一些观众担心书法家能否在声势浩大的交响乐中写好。但丁嘉耕认为“,书法是和音乐相通的,没有国界的”,并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书法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也是书法艺术传承下去的原因所在”。(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