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2月16日

    香港:学习新加坡好榜样 引进外劳拼经济

        香港2月16日电,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16日发表网文表示,劳动力和土地供应短缺是制约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呼吁香港市民应谅解支持政府在这两方面的政策,以增强香港经济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曾俊华认为,香港过去10年的经济增速在4%左右,明显快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英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与巴西、马来西亚等新兴经济体相比,香港的增长速度相当,但香港的发展水平更高。在“亚洲四小龙”中,香港过去10年的发展也不比韩国、台湾逊色,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仍有相似的增长速度。

        曾俊华引用数据说明,“亚洲四小龙”中最为突出的是新加坡,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实现6%的高速增长,值得香港留意。新加坡在过去10年大量输入高中低层次的人材,现在有超过120万外来劳工,占工作人口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另外,新加坡也大量填海造地,过去10年土地增加了约30平方公里。

        他说,香港当然不能照搬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政策,但香港缺人、缺地的困难正日益凸显:土地供应不足导致商住楼价租金上升,餐厅人手不足导致迟迟不能上菜,地勤人员不足导致旅客等待行李的时间拖长。建筑、护理、零售等多个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手短缺。

        曾俊华说,劳动力和土地是两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限制未来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做好土地、人力的供应,政府责无旁贷,但市民的支持和谅解同样重要,否则政府提出的各项造地计划和增加劳动力的政策都会难以落实。

        曾俊华表示,对香港产业优势有相当的信心。香港四大支柱产业(金融、旅游、物流、服务)经过10年发展已经变得更高附加值、更多元化。以金融业为例,10年前人们可能只记得香港股市兴旺,而今天香港的人民币、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而且还有不少扩展空间。香港股市没有式微,近年也一直是全球新股上市募集资金的主要市场。

        曾俊华说,物流业从业者也懂得香港不能与邻近竞争对手打“价格战”,逐步由重量转为重质,利用香港高效率的对外交通网络,把香港发展成亚太区的急件处理中心、高价值货物的区域分销中心。

        曾俊华认为,四大支柱以外的其它产业也稳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有一定规模,在区域内也有一定优势。最近有风险基金和天使基金进驻香港,初创企业也愈来愈活跃,加上大学科研成果转移增加,未来创新和科技有望可以成为香港经济的另一股新动力。

        曾俊华说,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的周期不一样,当一两个产业表现较差时,另外的支柱产业可以协助支撑香港经济,减少就业市场受到的影响。因此,政府重视四大支柱产业不应被视为只懂“吃老本”。(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