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2月2日电,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龙马精神……在中国农历马年新春,从对联到窗花,从电视到网络,从微信平台到日常寒暄,关于马的祝福语随处可见。
“人与马的关系,大概有些像是君子之交,平淡而浓烈。马是深深镶嵌入人的进化并和人一起深刻地塑造了世界文明进程的动物。”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知名学者曹兵武认为。
据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中国籍青年学者贺晏然介绍,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中国文化中马的形象,也深深地烙上了“礼”的印记。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驾驭马车是贵族子弟的“必修课”之一,而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众多关于马的名篇佳句。
贺晏然告诉记者,在中国古典文化中,马大多平静谦和、低调务实而又忠义可嘉,这从老马识途、犬马之劳、汗马功劳等成语可以看出,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人谦逊内敛的性格。
而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中,马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据青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学者耿占坤介绍,在藏族、蒙古族著名史诗《格萨尔》中,有许多关于骏马的描述。按照藏族的信仰,山神属马,甚至可以借助神力化为骏马在辽阔的草原奔驰,因此在中国部分藏族聚居区有“马年转山”的风俗。
如今,中国文化中马的形象,正随着华人的脚步被传播到世界各地。“马对华人的文化意义,从遍布大街小巷的‘马图腾’可见一斑。……全球华人依托马的形象,追寻自我的身份认同,寄托心中的美好愿景,并分享祖国强大带来的自信与自豪。”贺晏然说。(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