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2月11日

    (评论)新加坡股市整顿姗姗来迟

    新加坡的股市整顿姗姗来迟。在经历过去年的小股风暴后,这个城邦国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交易措施。尽管反响不错,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交易所的这些联合措施似乎只是在追赶香港的脚步。

      既是市场监管者又是一个商业实体,新加坡交易所的双重角色也许能解释为什么改革总落后于同行。每日平均交易量仅为香港交易所水平的十分之一,在香港,证券市场由香港证监会单独监管。

      去年的小股风暴中,两天内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就蒸发了约80亿美元,这也显示出了放羊式管理的缺陷。只有在低价股消失的情况下,新的措施才会防止历史重演。引入0.1新加坡元的最低交易价将迫使130家公司进行并股或退市。

      其中一项措施要求散户投资者将仓位的5%进行抵押,这样投资者就不会下了单之后在协定的时间之前进行交易。这样的对敲交易按价值来说目前占到了新加坡市场的近三分之一。除了新加坡之外,其他大型交易所中只有马来西亚允许对敲交易。

      新加坡交易所也正在放弃其懒散的做空报告制度。当前,投资者只需报告是否进行做空交易。而新措施则要求持有公司超过0.5%以上发行股份的投资者公布他们的净空头头寸,而且可能还需要披露自己的身份。此项措施也将使新加坡走到香港的前列,香港目前只在匿名的情况下公布每只股票的累计空头头寸。

      在所有改革中,新加坡也没有忽略掉新股发行。它建议成立一个独立的委员会专门对新股发行公司进行审查,并有权力对那些违反市场规则的公司给予罚款。然而同时,它也应该放松对在科技公司中倍受欢迎的“双重投票结构”的禁令。新加坡的股市整改令人欣慰,但与其他交易所直接争夺上市公司的战争依旧在进行。

      尤娜•格拉妮是Breakingviews专栏撰稿人。科技、媒体、电信、矿业等行业及海湾地区记者。2003年加入路透,之前曾是Icondirect的新闻编辑和《独立报》自由记者。毕业于剑桥圣凯萨林学院。

      作者为路透Breakingviews专栏作家尤娜•格拉妮(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