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2月15日

    新加坡用社区力量 邻居即照护者

    新加坡讯,如果把行动不便或失智症的老人送到老人院,可能会切断他们与社区的连结,但透过“邻里互助计划”,由邻居有偿看护身边的弱势老人,可让老人家在熟悉的组屋区内生活。

    “大家早上看过报纸了吗?来,我们看一下今天新闻有什么。”这里是新加坡西部武吉巴督区的传神居家照顾协会,一大早,一群70、80岁的老人家,坐在组屋底层的庭院,围着志工,听志工交错的华语和英语,用生活化的方式将报纸新闻念出来。

    除了阅读新闻,附近的老人家们一早就会过来做早操,量血压,和认识的朋友们聊聊天,展开一天的生活。最特别的是,许多志工本身也是银髮族,服务别人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生活找乐趣。

    长者服务长者 帮别人也帮自己

    今年已经78岁的杨亚有,看起来精神抖擞,在传神服务超过10年,从家里出发到传神要转两趟车,但杨亚有10多年来不曾间断,因为来这里“很开心、很高兴”。

    传神的志工萧丽君也服务超过10年,她说,这种“老老互介”的方式,可以让老人觉得自己并不孤单,不觉得自己老了就没用,反而在帮助别人的过程里,也帮助了自己,“在别人的需要里,看见自己的责任”。

    萧丽君说,曾经有个桉是一个腿部被锯掉的老先生,在早期新加坡组屋还没有翻新的年代,志工必须每天陪同老先生从楼上下楼,因为没有义肢,必须天天用屁股着地下楼,再到医院看诊。老先生装了义肢之后,每天从花半小时从家里走到传神,成为了传神的义工,直到去世为止。

    组屋内设据点 公益组织协助政府做社福

    根据新加坡政府2013年9月公布的《2013人口趋势》报告,新加坡的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超过65岁的人口比率从2000年的7.2%,增加到2013年的10.5%,年龄中位数也从2000年的34岁,增加到2013年的38.9岁。新加坡总人口约为540万。

    2012年时,平均6.7个20岁到64岁的工作人口要扶养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现在则是6.4个工作人口养一个老人。

    新加坡社会逐渐迈向老龄化,像传神这样专门服务老人的组织,在全新加坡约有8个,位居组屋区内,称为邻里中心(Neighbourhood Link)。

    新加坡由于特殊的住房政策,8成以上的居民住在组屋区内,因此邻里中心就以社区为单位,位置多半在组屋的1楼,让附近的老人可以就近享受邻里中心的服务,是政府社会服务之外的延伸。

    传神的主管陈秀卿说,他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住在社区附近的老人,不管经济状况或家庭状况都可以到邻里中心享受服务与设施,志工还有定期访视,如果发现需要帮助的个桉,再通报给政府单位,有时地方的基层领袖也会转介个桉给传神协会。

    根据新加坡政府统计,新加坡的独居老人从2000年的1万5000人,增加到2010年的2万8000人。

    因此,新加坡政府还另外盖了专门给经济弱势老人住的组屋,叫做租赁组屋(Rental Block),这些老人只要付极低的租金,就可以住在租赁组屋内,而住在租赁组屋内的老人多半是独居老人,或是不与小孩同住的夫妻档。

    善用社区力量 受训邻居可有偿看护

    在这些租赁组屋的楼下,政府设有乐龄活动中心(Senior Activity Centre),提供各式娱乐和服务,鼓励住在租赁组屋内的居民多和社会互动;特别的是,一旦楼上的组屋内有人按铃,乐龄活动中心就会收到警报,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上楼查看住户状况。

    从社区为思考概念的计划,还有新加坡政府2013年8月新推出的邻里互助计划(Caring Assistance from Neighbours),由邻居有偿看护住在附近的弱势老人,让老人家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组屋区内生活。

    每个参与计划的人必须接受一定时数的专业训练,之后必须定期上门慰问老人,例如叮咛他们吃药,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每服务满40个小时,可以获得200新币的补贴,如果另外提供医疗服务,可以另外获得80元补助。

    目前这项计划已在新加坡5个乐龄活动中心实施,共41个志工看顾237名弱势老人,新加坡政府预计在2014年底前再推广到另外5个乐龄活动中心。

    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部长陈振声就说,如果把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失智症老人送到老人院,可能会切断他们与社区的连结,这个计划不但可以让老人家不必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也能让参与服务的人因此有了使命感,生活更加充实。(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