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2月3日

    杨柳青年画:古老技艺中的“年”文化

        在天津市西青区运河畔的杨柳青镇,有大大小小的年画作坊,霍庆顺的“玉成号”画庄也坐落于此,每到年节,年画销量都会上一个台阶,这段时间也是他们最忙的时候。

        今年64岁的霍庆顺,是天津杨柳青镇 “玉成号”画庄的第六代传人,他与姐弟几人从小受祖辈熏陶,传承下了年画的制作工艺。

        据介绍,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兴于明,盛于清,传承400多年。其造型方式和艺术风格汲取了中国工笔重彩画和民间板画的精华,笔法细腻,色彩艳丽,题材丰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柳青年画有勾、刻、印、绘、裱五道工序,每一道都有一个人专门来做,一幅年画完工时,要经过五个人的手。”霍庆顺说,“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考究,许多人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某一道工序,并且一生就只从事这一道工序。”

        霍庆顺最擅长的就是彩绘,他的两个姐姐,都是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彩绘,现在已是70多岁的老人,仍然在专门研究和制作彩绘这道工序。

        据介绍,杨柳青年画有五大类型,娃娃类、民俗类、仕女类、民间故事类和门神、财神等神像类年画,每一类型都有上百种作品。

        “我们看年画的时候不仅要看它的人物,更要看它的内容,每个年画里都蕴含着一个故事。”霍庆顺说。

        如何让这门传统艺术继续传承下去,尤其是让年轻人掌握这门古老的技艺,是霍庆顺思考最多的问题。只要有年轻人喜欢,无论是谁他都愿意传授。

        霍庆顺的儿媳韩平对年画有浓厚的兴趣,跟着霍庆顺学习彩绘,如今已是其家庭作坊的“主力”了。韩平坦言,学习年画有时挺枯燥,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很有兴趣,很难一直坚持下来。

        像韩平这样喜欢年画的年轻人毕竟不多。杨柳青年画协会会长李艳成告诉记者,“目前从事杨柳青年画行业的约有500人,虽然年轻人占70%,但具有高学历的创新型人才很少。”

        霍庆顺也表示,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包装以及衍生品的设计都缺乏创新性,“多是以前流传下来的作品。”

        李艳成说,年画传承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杨柳青镇区内的70多家年画店铺,多以分散的家庭作坊为主,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记者了解到,为给年画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天津西青区修建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明清街,吸引近40家年画店铺落户。又建成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杨柳青民俗文化街,集聚了一批年画作坊。

        不少来杨柳青购买年画的游客表示,春节时送亲朋好友一幅年画,或“连年有余”、或“福寿三多”、或“四季平安”、或“马到成功”,总能让人有一种特别的惊喜。因为每一幅年画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民俗的魅力,也承载着人们对来年最美好的祝福与希望。(新华社记者邵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