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城门,现在大多成了地名,只是个地名。
这让李飞的图片看上去有点“心惊”:高楼大厦间,川流不息的马路尽头浮现出早已消失半个多世纪的古城门,灰暗,模糊,幽灵般若隐若现。
这样的古城门,原先在北京有二十座:“内九,外七,皇城四”。这说的是,老北京的内城有九座城门,皇帝、军队、物资甚至囚犯进出都各有通道;外城有七座城门,供老百姓进出南城之用;皇城有四座城门,供文武百官进出宫廷之用。
如今,保存下来的城门仅有“一对半”。“一对”是正阳门城楼和箭楼,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前门;“半”是德胜门箭楼。
今天,沿着“内九外七”走一圈,就是北京著名的二环路。儿时常到德胜门箭楼附近玩耍的青年摄影师李飞就是沿着这条路,一连拍了九张古城门的“穿越”片。
李飞把那些不复存在的城门的黑白老照片打印出来,举着照片找到当年城楼所在地,用遮挡镜头的方式分别曝光图片的上下两部分,于是城门“复活”了:以城市的天际线为界,上方是海市蜃楼般的古城门,下方是奔涌不息的马路。
李飞借用了诗人北岛的同名散文集《城门开》来命名自己的组照。北岛在书中讲述了阔别家乡十三年后重回北京,却发现自己成了异乡人,仿佛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于是要“重建我的北京”——用文字还原北京消失的气味、声音和光影。
今年33岁的李飞则用相机来“重建”这座城市。“我的相机不停地穿梭于古老凝重的城门与光怪陆离的现实之间,感受着两个时代截然不同的速度——与二环路上奔驰的汽车所代表的激情与躁动相比,城门所代表的那个时代显得如此平静、安详。”他在照片的配文中这样写道。
虽然2012年就已经见报,这组照片至今仍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转发、评论,甚至引起争议。
“这是北京美好的记忆,也是悲伤的缅怀。”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到。一些学者则认为老城门的“还原地”不准确,位置和朝向也不符合历史。
“我只是希望这种强烈的画面冲突能唤起人们的记忆。”李飞说。
九岁前,李飞一直住在什刹海附近的胡同里,小时候的胡同很热闹:踢足球、弹玻璃球、捏土鳖,甚至和小伙伴们爬上房,拿弹弓射路灯。不过,在胡同里上厕所和洗澡,“不干净,不方便”。
但他认为,这才是北京原生态的生活。过去数十年间,胡同和城门、城墙被成片成片地拆毁,成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残喘存活下来的城楼和四合院,零零星星地散布在高楼大厦间,从城市的细胞变成了点缀风貌的“盆景”。
尽管部分四合院作为文物被保留下来,但李飞觉得里边没人生活,“失去了生机”。整修后的前门大街更像一个“文明的现代大街道”,而重修的永定门则“像个大玩具一样立在那儿”。
“城门开”这组照片在多项摄影比赛中获奖,也让李飞在北京摄影圈内小有名气。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给他的颁奖词中写到:“我们从中看到了北京的变迁,看到了时空的冲撞和矛盾,也看到了记者对逝去美好价值的深深缅怀。”
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让李飞时常感叹拍不过来。“北京城已经失去故去时代留下的大部分美丽,仅存的那些,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才是。”他在文章中写道,“继续创造更多的美丽,才对得起那些毁掉的美丽。” (新华社记者 袁全 全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