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3月3日

    随笔:克里米亚人的选择

        乌克兰南部边陲克里米亚半岛辛菲罗波尔市,周日上午,街道寂静安宁,行人不多,偶有车辆驶过。初春时节的风吹面不寒,夹杂着海边空气的湿润味道,与离开前基辅的阴冷天气相比,给人的感觉甚是愉悦。

        出租车司机纳兹洛夫一边帮我们搬行李,一边说:“现在很平静,你们看一切都很正常。”谈及市中心的情况,他说,“听说市政府和议会大楼里有俄罗斯人”。

        通向市中心的多个路口已经封锁,没拉封锁带,每个路口只守着两名警察和一辆警车,车辆禁止通行,行人则畅行不虞。

        走向位于市中心的共和国议会大楼,远远地就听到扩音器里俄语歌曲的声音。数百人围在议会大楼前广场上,处在中心位置的是一名手拿演讲稿的中年男子,他正在用纯正的俄语向广场上的人群介绍近几天的局势,当他讲到克里米亚共和国总理向俄罗斯请求经济援助时,广场上的人群发出赞同的欢呼声。

        随后发表演讲的是当地俄罗斯统一党副主席波隆斯基。他说:“现在媒体和电视上有很多关于克里米亚动武的报道,但在我们这里,一切平静,我们知道那些都是谎言,那是我们的自卫队,我们要保卫自己,展示自己的意志,没有任何人强迫我们。”站在记者身边的老奶奶不住点头,随着人群高喊“荣耀属于俄罗斯”、“辛菲罗波尔、克里米亚、俄罗斯”。不远处,议会大楼顶层高高飘扬着红白蓝三色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旗帜和由同样三种颜色组成的俄罗斯国旗。

        从不谙世事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人们大都佩戴着俄罗斯国旗色彩带和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纪念彩带,这和“5·9胜利日”的莫斯科街头毫无二致。走在辛菲罗波尔市街头,俄语写就的招牌、门牌比比皆是,对应的乌克兰语说明则标注在旁边或者不太显著的地方。同根而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唇亡齿寒的经济外交联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动,任何生生割裂这种联系的人为努力都难称作是明智之举。

        在辛菲罗波尔机场持枪守卫的当地武装人员对记者说,我们就是当地人,保护自己的安全,对于独立或是加入俄罗斯或是留在乌克兰,我们要作出自己的选择。

        在俄罗斯驻此地的总领馆公告栏前,围满了赶来查看获得俄罗斯护照方法的克里米亚人。他们中有颤颤巍巍的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年轻夫妻。六十多岁的老人谢苗诺夫对记者说,他听说俄罗斯国家杜马有可能简化乌克兰公民获得俄罗斯护照的程序,就赶来看看,“可惜还没有什么新消息”,他不无遗憾地摇摇头。

        动荡不定的政治形势,濒临崩溃的经济现状,四处求援的外交窘迫,口惠而实不至的虚假盟友,虎视眈眈的昔日老大哥,这是今日乌克兰之灰暗现状。难怪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方尖碑下方,牌子上醒目地写着“与其留在这样的乌克兰,我们不如和俄罗斯在一起!”

        其实,与俄罗斯在一起,只是克里米亚人多种选择中的一个。但对普通民众来说,与其考虑脱俄入欧还是脱欧入俄的大政方向,倒不如关心餐桌上的一粥一饭实在;与其为了某个派别到广场摇旗呐喊,倒不如考虑是否换个国籍能得到些许实惠。(新华社记者赵嫣 贾宇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