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3月21日

    中国城市借助“口述历史”留住市民记忆

        南昌3月21日电,老厂长徐国祥常常一个人在景德镇建国瓷厂散步,这个曾红极一时的老国营瓷厂如今变了样,主干道看起来像一条巷子,很少人记得老厂门的模样,巷口挂着极富设计感的大字“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

        上世纪九十年代,景德镇解放后建成的第一个国营瓷厂——建国瓷厂,在经历四十余年辉煌后宣布改制,遭遇相同命运的还有与其齐名的雕塑瓷厂、红星瓷厂等9个国营瓷厂。

        “要放在十几年前,谁会想到一个国营瓷厂会被改造成现代创意园。”徐国祥从20岁起便进入国营瓷厂工作,曾经因为多项技术创新而被评为全国劳模。

        如今,建国瓷厂里50多米高的烟囱不再冒烟,81米长的隧道窑内部被改造成为三四十个工作室,供中外艺术家驻地创作、展示和出售作品。隧道窑燃起过的熊熊烈火如今只存在于“徐国祥们”的记忆中。

        为了留住这些记忆,2013年,景德镇市提出“启动陶瓷口述史工程,收集老陶瓷企业历史见证人和技艺传承人的音像和实物资料,打造一个百年陶瓷工业文化展示空间和活着的博物馆。”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景德镇国营瓷厂的繁盛时期,瓷业支撑起景德镇发展的半壁江山,但由于条件所限,那段历史的记忆几乎没有保留下来。我们现在做的,就是重新记录景德镇的城市记忆。”景德镇市珠山区宣传部门负责人方群说。

        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的中心区,珠山区于2013年5月开始,安排专人先后走访、探寻60多位老陶瓷工人,通过他们的口述记忆,展示景德镇国营瓷厂的时代变迁。

         “口述史在史学界是一种通行的做法,在城市急剧扩张的时期,对于留住地域文化记忆有重要作用。”江西省社科院文化研究部主任夏汉宁说。

        事实上,近年来,西安、杭州、佛山、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已经出现了不少官方或民间组织致力于开展口述史类的文化公益项目,如上海市访谈数千户普通民众,还原城市“移民史”,湖北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发起的“武汉工商业家族口述史”等项目。他们用摄像机、录音笔为行色匆匆的中国人留住记忆和乡愁。

        30岁的计雯英和38岁的占毅是珠山区“口述景德镇”城市文化记忆工程的两名工作人员。他们寻找的讲述者大都不是景德镇制瓷业的名家大腕,而是普普通通的老瓷业工人以及城市中的老艺人。

         “景德镇当时有十几万瓷业工人及相关从业者,几乎遍布家家户户,他们对的城市变迁感受最为真切,最有发言权。”占毅说。

        夏汉宁说,城市在极具扩张的时候,恰恰需要保留老的记忆。口述史作为正史的补充,虽然口口相传,但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保留了最鲜活的文化记忆。老街、古塔可以修旧如旧,记忆一旦消失就难以被拾起。“有了这些老记忆,城市的发展就不会迷失方向。”(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