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3月12日

    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显露未来南海合作或将升级

        多国在南海海域紧急联合搜救马航失联客机的行动规模与强度是史上罕见的,这起意外事件很大程度上也显露出南海合作未来有加快升级的趋势。

        截至记者12日下午发稿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8日凌晨执飞吉隆坡至北京的MH370航班与地面失去联络已超过100小时,包括154名中国乘客在内的机上239人依然生死未卜。

        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美国等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军民力量从空天和水面水下,对客机可能坠落的南海海域展开立体式拉网搜救。

        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大陆就已动用了包括4艘先进军舰在内的9艘舰只、6架舰载直升机和2架岸基固定翼侦察机以及约10颗各型卫星参与搜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此次搜救行动的规模和强度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但是,从机制化的组织协调层面来说,它也表明,在南海地区进一步加强各国间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他表示,积极参与此次搜救的各方如果能够做到协调一致、统一行动、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那么,搜救行动的效率与质量就会大大提高,人的生命安全也就会相应多几分保障。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10月在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制定“中国-东盟救灾合作行动计划”,加强与东盟灾害管理人道主义救援协调中心的联系,愿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防灾救灾合作。中方愿与东盟国家建立海上执法机构间的对话交流机制,开展人员培训、联合巡航等合作。

        另外,李克强在相继举行的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表示,中方将考虑建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欢迎各方积极参与。

        2011年11月,中国政府决定设立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其中,首批落实的17个项目中就包括海上搜救合作。

        自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以来,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国家防灾减灾意识在提升,合作愿望不断增强,这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分析人士说,中国倡议的东亚地区合作中涉及防灾救灾领域内容很多,因为这一领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容易引起各方的共鸣,相对容易实现,符合各方利益。

        由于存在领土和主权争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南海各方互信机制的建立,以及合作领域的拓宽和深化。

        曲星表示,信任是一个过程,但国际合作不能等待完全实现信任后再开展,特别是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防灾救灾、搜救救援等人道主义合作应优先开展起来。

        中国与东盟各国于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表示,在全面和永久解决争议之前,有关各方可探讨或开展合作。其中包括的领域就有海上航行和交通安全、搜寻与救助。

        曲星表示,依据国际救灾惯例与经验,军方设备最先进、人员训练最有素,其参与可以大大提升救援效果。此次,马来西亚、越南允许别国舰机进入自己的领海领空实施搜救行动,表明相关国家秉持人道主义精神促进救援合作。

        李克强总理去年10月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中国-东盟关系未来着力点和增长点有七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国-东盟防长会议机制,在防灾救灾、网络安全、打击跨国犯罪、联合执法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深化合作。

        “基于人道主义的救援救助合作,今后将成为南海地区各国合作机制创建与升级的重要契机与突破口。”曲星说。(新华社记者 刘斐 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