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17日决定,克里米亚独立并成为主权国家,命名为克里米亚共和国。同一天,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美国和欧盟则分别宣布了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克里米亚局势的发展造成西方与俄罗斯的对立情绪加剧。如何应对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是美国、欧盟与俄罗斯三方都要面对的问题,这对各方的政治决策构成严峻考验。
美国:雷声大雨点小
17日,奥巴马通过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侵犯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负有责任的俄方和乌方官员实施签证禁令和资产冻结等制裁措施。他警告说,美方已做好实施进一步制裁的准备。
一位白宫官员通过电话向媒体表示,奥巴马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新的制裁措施,制裁部分俄官员只是其中一步,今后对俄打击范围将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俄罗斯受到的政治和经济孤立可能要比美国大得多。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美国企业在俄罗斯的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但美俄两国的贸易依存度并不高,美对俄动用经济制裁的效果有限。而且,从目前美国的表态来看,其手段大多停留在表面,无法触及俄罗斯的“筋骨”,预计实际作用不大。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外交专家史蒂文·皮弗表示,对俄罗斯最好的打击手段就是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将乌克兰经济带上正轨,并保护其“民主机制”。他提出,美国现在的首要目标是落实对乌克兰的经济援助,但也应该考虑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在这一点上,美国必须“聪明”行事。
欧盟:底气不足
欧盟17日召开外长会讨论乌克兰问题,决定对破坏乌克兰主权负有责任的21人实施制裁措施,包括限制旅行和冻结在欧盟的资产等。
21人当中有7人来自克里米亚、1名乌克兰人,另外13人是俄罗斯籍,排在制裁名单首位的是克里米亚总理阿克肖诺夫。俄罗斯人排在名单的最后一部分,其中3名俄军高级将领排在最后。没有俄罗斯官员被列入制裁名单。
按照欧盟惯例,一般是在决议公布后第二天公布制裁名单,此次则是在决议作出后数小时内就公布了名单。
分析人士指出,仅仅迅速抛出一份精心设计的名单,却未对俄罗斯有进一步动作,这显示出欧盟在应对此次乌克兰危机过程中也有顾忌,并不打算发出“一份完全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决议”。
显然,欧盟既想让俄罗斯清楚,制裁对方是让其承担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危机中的“政治责任”;同时,欧盟也不希望过分刺激俄罗斯,甚至不想让俄罗斯产生误解。
欧洲议会自由民主党团主席伏思达17日在欧盟外长会结束后发表声明说,欧盟的制裁更像是在俄罗斯手腕上拍了一下,不是真正的威慑。
分析指出,与美国不同,欧盟对俄罗斯能源高度依赖,因而没有底气对俄罗斯采取彻底的经济制裁;如果欧盟主动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这无异于是在搬石砸脚。接下来,即使俄罗斯坚持立场不变,欧盟也难以在经贸领域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的限制性措施。
俄罗斯:强势回应
俄罗斯总统普京17日签署总统令,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克里米亚议员组成的代表团同一天启程前往莫斯科,与俄方进一步商讨入俄事宜。18日,俄议会上下两院将举行联合会议,商讨克里米亚入俄。
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事件的处理或说明了未来若干年俄内政外交走向,俄罗斯与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已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坏。
俄罗斯著名政论杂志《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总编辑卢基扬诺夫说,俄罗斯不承认乌克兰当局的合法性,公投之后俄罗斯和乌克兰关系不会有什么重大变化,而俄罗斯和欧美的关系将会严重恶化。
卢基扬诺夫认为,西方将会对俄罗斯采取政治领域内所有象征性的制裁,而将采取怎样的经济制裁很难预测。欧洲人并不想实施制裁,因为他们自己也会受到影响。但如果俄罗斯继续态度强硬,甚至提出保护乌克兰东部俄语群体的想法,也不排除欧盟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的制裁措施。(综合新华社记者周而捷、孙闻、刘怡然、曹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