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3月27日电,搬离老宅、外出打工,小山村的生活已发生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村民对千年家训的重视。至今,58岁柳栓柱还能对家风家训倒背如流。
“平天之术尽忠,传家法宝孝亲……世代为官而勿贪,产业阔大而勿霸,金仓银财而勿欺,驷马之门而勿淫,以国为忠,以族为孝,以邻为德,以人为善,耕读以育子孙,乃吾族世代家规,勿违之。”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由于唐朝“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时隔千年后,其后裔聚居在山西太行、王屋两山交界的小山村被发现。
这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柳氏后裔世代集聚的古村落。该村共有56户人家,220多口人,只有5户是外姓。最早的民居由柳宗元第17代子孙柳琛在明永乐四年(1406年)始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走在牌坊街上,两座成贤牌坊——“丹桂传芳”和“青云接武”映入眼帘。它们分别是明朝朝廷为表彰柳氏族人柳禄和柳遇春而专门建造的。
牌坊下面有八尊明代教化狮——满腹经纶狮、克己复礼狮、胸有城府狮、出人头地狮、金榜题名狮、泰山相助狮、宦海沉浮狮、功成名就狮。
“它们代表了从求学到入仕做官的八个人生历程,告诫后人祸从口出、本分做人、尊老爱幼、树立远大理想等。”柳栓柱说,这些大小狮子通过姿态、配饰、表情寓意古代书香门第的处世哲学。
村口的永庆门两边有明代户部尚书王国光题写的对联、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忠”“孝”二字、明代书法家方元焕的书法碑刻,内容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忠孝两全的故事。
一进十三院里,全国罕见的九层斗拱、集三雕工艺于一身的影壁、元宝形耳朵的石狮子、1018块楼栏扶手木刻、18副石柱础、48种窗花等雕刻得精致漂亮,寓意深刻。
在柳氏后人的“书院”,大门两边是方元焕的书法碑刻,内容是“四伦箴语”:“父母天地心,大小无厚薄……”的父子箴;“岂论富与贫,君子淡如水,岁久情谊生。小人口如蜜,转眼成旧人”的朋友箴;“兄须爱其弟,弟须敬其兄……”的兄弟箴;“和乐祯祥来,乖戾祸相应……”的夫妇箴。
遗憾的是,柳氏民居里早已不见村民的身影。十多年前,当地政府引入民间资本,把村民迁到了村外。同时,对坍塌的房屋、漏雨的屋顶等进行了修缮。
如今,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妇女留守,年轻人都趁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村民从老宅子搬出后,原来的宗族管理处也成为现在的村委会。
“一家人只有过年和祭祖时候才能团聚。”柳栓柱说,为了继承柳家家风家训,村民在老祠堂原址上新建了柳氏宗祠,里面有柳宗元塑像和柳氏的千年家训。
如今,柳氏清明祭祖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人,柳栓柱说,每逢祭祖的日子,在外的柳氏子孙都要回家上坟、扫墓。“时代再变化,孝亲的观念不能丢”。(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