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文学经典之作《百年孤独》的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4月17日与世长辞,这让最早承认并出版这本旷世经典的阿根廷人重新忆起多年前的旧事,包括那段不寻常的出版经历,以及这位文学巨匠不为人知的一面。
时间回到48年前的1966年9月,加西亚·马尔克斯为《百年孤独》写下最后一个句号,一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巅峰之作就此诞生。而在此后一年中,这部为其作者成就世界声誉的作品,却因作家的默默无闻而未能找到识货的出版商。
在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的推荐下,智利文学评论家路易斯·哈斯对加西亚·马尔克斯做了采访。这位挑剔的批评家在阅读了小说原稿几个章节后,毫不犹豫地把这位当时尚未成名的哥伦比亚作家纳入了自己“拉美在世的10位最伟大叙事者”访谈系列。
哈斯回到暂居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后,建议南美洲出版社总编弗朗西斯科·波鲁瓦购买小说版权。波鲁瓦阅读寄来的手稿,几乎手不释卷,离奇的情节和新颖的叙事手法所激发的阅读快感让他难以独自消受,以致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叫来了时任阿根廷《头版周刊》主编托马斯·马丁内斯,一同分享小说中炫目的词句。
两人深信:这是一部大师级作品。第二天他们决定由南美洲出版社和《头版周刊》联手向阿根廷读者推荐这部小说。那个年代的阿根廷,作家很少“自荐”,出版社也不会为卖书宣传造势,所以两人最终决定赞助当地一个小说奖,加西亚·马尔克斯成了第三个“内定”得主。
1967年8月13日,马尔克斯和妻子梅塞德丝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机场。马丁内斯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刚开始人们并不认识他,他跟我借车,载着梅塞德丝去卡里诺公园谈情说爱。好像是周四的早晨,我们在圣菲和苏伊巴查大街街角吃早餐,他突然站起来,拉着梅塞德丝的手冲到大路中间,抱起梅塞德丝就是深情一吻。”
小说按计划出版,颁奖仪式顺利举行,《头版周刊》一反惯例为这个“无闻作家”刊出大幅封面照片并冠以“加西亚·马尔克斯,美洲伟大的小说家”之名。几乎一夜之间,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声名鹊起。出入公共场所,人们为他鼓掌,与他拥抱,而他也会如自己曾经仰慕的海明威一样,向路边偶遇的仰慕者微笑着说声:“再见,我的朋友!”
此时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尚未摆脱经济困境。马丁内斯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回忆起当年8月20日的早晨,去旅馆接作家到《头版周刊》编辑部签名售书,看到梅塞德丝神情沮丧地坐在桌边,因为她连一件出席公众活动的礼服都没有,也买不起一件像样的衣服。
实际上,在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百年孤独》的18个月里,他家里的生活已是捉襟见肘,但好面子的作家拒绝借债。同样好强的梅塞德丝只好忍受着房东隔三差五催缴房租,变戏法似的勉强维持着吃穿用度。梅塞德丝后来回忆说,因为拮据,不得不把小说手稿分成两部分寄给阿根廷的出版社,邮资是用她典当榨汁机得来的几十比索。
阿根廷的读者没有辜负加西亚·马尔克斯,不到一个星期,小说就卖出了1.1万册。依据合同,作家将获得至少7万比索版税。南美洲出版社总裁安东尼奥·洛佩斯只同意预付他3万比索外加3000美元稿费。作家还是知足地接受了,不过他附加的要求让马丁内斯领教了这位巨匠的搞怪天,”作家不紧不慢地说。
“为什么要小票子?”马丁内斯问。
“没什么,就是要50比索的小票子,美元要20元和10元一张的。”
第二天,安东尼奥拎着两个装满钞票的箱子走进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旅馆房间。作家彬彬有礼地说:“安东尼奥先生,能否请您帮个忙,把所有票子摊在床上,好吗?”
马丁内斯清楚记得,当时加西亚·马尔克斯抓起一把钞票,大概有六七千块钱,放在早餐托盘里,顺手摘了一朵餐桌花瓶里的玫瑰,殷勤呈给了站在一旁的梅塞德丝,说:“你可以买任何你喜欢的衣服,如果钱不够,回来告诉我,我可以再写一本比《百年孤独》还好的小说。”(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赵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