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10日

    浮出论坛水面的智库力量


        穿梭在博鳌亚洲论坛忙碌的会场之间,除了各国政要、商界巨贾、媒介名人吸引眼球外,更多来自智库的专家学者或“坐而论道”或主持分论坛,让“智库”这个名字浮出水面,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

        “博鳌亚洲论坛与智库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参与了论坛最早的谋划和创立,以及最初几届论坛的主题设定、分论坛架构设置等大量幕后工作。”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新华社记者表示。

        成立于1991年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是中国民间智库的翘楚,在2014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表的中国首份《中国智库报告》中位居综合影响力前十。

        迟福林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一个好的论坛是参与智库的思想体现。论坛需要智库的策划,确定鲜明思想旗帜,让参与的议题具有深度,产生观点和思想的碰撞,进而到形成结论,让决策层了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力。

        迟福林说,虽然现在研究院已经淡出论坛具体运作安排,但每届论坛召开前仍然会向研究院征询意见。他本人也作为与会嘉宾多次参加论坛,主持或参与讨论分论坛。

        智库一词源自英文“Think Tank(思想+坦克)”,意即智库的作用像武器一样犀利。而中国人对其通俗的理解即为“智囊团”,它由各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为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被视为中国智库体系初步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党政军智库和社会科学院得到迅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早的一批民间智库相继成立。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写入文件。

        “总体上,中国智库从‘幕后’走向‘幕前’,从稚嫩走向成熟。30多年来,中国基本形成了从以政府内部附属智库为主,到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主持《中国智库报告》研究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洪民荣研究员说。

        洪民荣也认为,“中国智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发布报告称,智库总量排名第一的美国超过排名第二的中国四倍之多。从综合影响力角度看,全球前100名顶级智库中,中国仅占6个,排名第20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中国区最好名次,而美国智库占据全球前十中的6席。

        “国内智库在影响力、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方面与国际一流智库尚存有较大差距,能对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对社会产生积极性引导的智库为数不多。”洪民荣说。

        也有意见认为,中国智库排名靠后与其“低调”处事原则有关,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智库,秉承传统文化和习惯更愿居于幕后。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排名靠后,部分原因是外国机构不了解其重要性。另外,这也与该研究中心很多研究成果不公开有关。

        世界三大智库之一——罗马俱乐部共同主席魏伯乐教授正在博鳌参加论坛。他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西方的智库基本是民间的,且一般为非营利机构,资金来源为基金会资助及会员费等,在资金上不会依赖政府拨款。并且,美国智库有自己专门的研究人员,一般都是各学科的专家,或者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前政府高官。

        目前,中国缺乏可以和西方独立智库对接、并有着国际影响的独立智库,难以在非官方渠道上形成有效的交流,形成非官方层面沟通的“第二轨道”。魏伯乐建议中国的智库应多与国际智库交流,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

        迟福林认为,应有改革的魄力,扶持并培育有中国特色的民间独立智库市场,通过竞争形成一批真正有实力的中国智库,除提供决策参考外,参与国际交流,增进国际了解,最终形成国家的软实力。(新华社记者齐湘辉 郭信峰 魏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