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3日

    (经济观察)中国银行业告别高利润增速时代

        中国的银行近十年来以高速利润增长赢得“全世界最赚钱银行”的称号。然而,随着过去一年国内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互联网金融的蚕食以及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的激增,已经大幅拉低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速。

        截至目前,已有11家中国的上市银行在过去一周披露了2013年财报。五大国有银行和多家股份制银行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利润增幅最低的是交通银行,仅为6%。除中信银行达到26%的增长幅度以外,其他银行的利润增幅大体维持在10-15%区间。

        而在一年前,这些银行中有不少利润增速高达20%以上,甚至突破30%。分析人士此前亦指出,坏账激增和日益收窄的利息差会侵蚀银行利润。

        尽管从已披露的财报上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基本维持去年水平,在1%上下浮动,然而不良贷款的额度却大幅攀升,迫使银行加大了核销坏账的力度,拨备覆盖率亦呈现普遍下滑趋势。

        中国五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已达3743.15亿元,同比新增近470亿元。另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截至去年底不良贷款余额逼近6000亿元,比年初增加9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比年初上升0.05个百分点。

        银行业作为顺周期行业,其不良贷款攀升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经济下行压力拉低企业效益,进而导致银行信贷质量下降。

        “这一轮银行不良信贷爆发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经济下滑、产能过剩、外需不振以及刺激性政策后遗症等。这个叠加期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上升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说。

        已经公布的宏观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放缓的迹象。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增速均现同比回落,工业用电量、PPI等数据也不乐观。

        另外,诸如钢铁、水泥、航运等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也开始将风险传导至银行业。这些行业已经成为银行不良资产爆发的重灾区。

        交通银行就表示,2013年银行资产质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钢贸业务风险扩散,且带有较为鲜明的区域特征,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的零贷业务。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凸显。而行业内部抵御疲软需求和风险能力弱的民营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行业整合集聚的压力。

        钢贸是长三角地区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重创者。近两年来,上海银行业的钢贸融资余额从最高峰值的2800亿元降低至目前的800亿元,在挤泡沫的同时也暴露出大量不良资产,多位分行行长因此去职。

        同时,房地产行业的信贷风险开始露出苗头。近期,浙江奉化兴润置业资金链断裂崩盘,或涉及十数亿元银行贷款无法收回,被称为国内“房地产违约第一单”。

        而作为处理银行坏账的主力军,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近期也加快了购置坏账资产的速度。去年上市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年报显示,2013年收购不良债权资产达到888.1亿元,同比增长70.2%。主要行业包括钢贸、造船、光伏等。

        除了激增的坏债,息差的收窄也在进一步侵蚀银行利润。特别是对于五大国有银行而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超过四分之三。一些银行的利息收入去年首次跌破两位数增长。而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对利息收入的依赖料将进一步减弱。

        中国银行在近期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随着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存贷利率的浮动空间会进一步增大,存贷款成本上升会对银行境内人民币净息差带来压力。

        过去一年迅速崛起的互联网金融也对银行造成巨大冲击。诸如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和腾讯的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以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十倍以上的收益吸引储户将银行存款转移。

        多家上市银行在其年报中都提到互联网金融对自身业务的冲击,也纷纷表示会在今年加强诸如移动支付和构建电商平台等互联网方面的投入。(新华社记者 吕冬 姚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