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10日

    (新华时评)美国不应阻挠IMF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年会11日召开在即,已被拖延近4年的IMF份额与治理改革将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改革之所以久拖不决,根源在于美国的自私,从长远看,这只会削弱美国的国际形象和领导力。

        早在2010年年底,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现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中不断上升的权重,IMF董事会通过重大改革方案,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将一定份额和投票权向有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转移。如果这一改革顺利开展,国际经济秩序有望在更加合理和公平的方向上前进少许。

        然而改革方案迄今竟仍未生效,似乎难以避免沦为空谈的尴尬。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绝大多数国家相继批准的情况下,IMF的最大股东——美国迟迟不动,美国国会对改革决议迄今都未放行,导致IMF改革被迫搁置。

        从表面看,美国对IMF改革的阻挠是受国内政治党争拖累。过去3年多里,民主与共和两党为了抢占两院席位,在多个议题上你来我往,罕有妥协,关于批准IMF改革的议题被党争羁绊,难以达成一致。今年又恰逢国会中期选举,力保参议院地盘的民主党更是不愿在这一议题上过多投入,以避免节外生枝,引火烧身。

        但根本上,美国对IMF改革的阻挠,源于美国不愿看到和促成新兴经济体影响力上升,私心作祟导致政界在这一议题上缺乏推动力。曾任美国财政部部长助理的彼得森经济研究所专家埃德温·杜鲁门就说,改革方案之所以迟迟不能通过,与美国政府没有及时、充分地向公众和国会解释改革重要性息息相关。英国《金融时报》也刊文称,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愿投入足够政治资本促成改革,是IMF改革停滞的重要原因。

        其实,美国本是IMF改革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和推手,此轮改革也不会改变美国在IMF内一票否决权的特殊地位。谁也想不到的是,美国一开始大力倡导,方案启动后自己却“掉链子”,这种荒唐事到头来只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健康”。最近在华盛顿的一些智库研讨会上,多名政府官员、学者和部分国会议员就对美国在IMF改革上的言而无信觉得颜面尽失,并对美国正在被慢慢侵蚀的领导力感到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2月底的悉尼20国集团财长会议上,已有个别国家提出不需要美国支持的IMF改革建议。这种提议短期内虽然未必可行,但却切实折射出新兴经济体对美国不负责任态度的不满。

        改正自私心态,拿出负责态度,美国确实应当有所转变。(新华社记者刘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