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时非常惊讶,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这部让莫言感叹不已的小说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最广为流传的作品。然而,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于当地时间17日下午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辞世,享年87岁。
终生执著文学和新闻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北部加勒比海沿岸的小镇阿拉卡塔卡。由于父母在他出生后不久便迁居到巴兰基亚,加西亚·马尔克斯便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这段时期,外祖母给他讲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影响了他日后的文学创作。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学生时代就对文学表现出浓厚兴趣。随父母迁居到首都波哥大后,他就读于当地一所寄宿制学校。而此时的他已经开始接触海明威、福克纳、托斯耶夫斯基、卡夫卡等名家的名作了。1947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进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并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他完成了第一部小说《枯枝败叶》。
1965年,已移居墨西哥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开始了《百年孤独》的创作。18个月后,该书一经出版便震惊整个拉美乃至西语文坛,加西亚·马尔克斯也因此一夜之间成为了世界级的文学大家。
他此后撰写的《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里的将军》等作品进一步提升了他的文学大师地位。他本人也因其极具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于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进入晚年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因身体原因逐渐放慢了创作节奏,文学作品产量明显下降,但依然笔耕不辍。他的最新作品《我不是来演讲的》出版于2010年,是几十年来数十篇演讲稿的集合。
除文学创作外,加西亚·马尔克斯还对新闻报道情有独钟。从大学时代起,他就为哥伦比亚的多家报纸撰写文章。
1959年古巴革命战争开始后,加西亚·马尔克斯成为拉美通讯社驻波哥大的记者。革命胜利后,他前往古巴首都哈瓦那,继续为拉美通讯社工作,并在此期间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结下深厚友谊。
尽管文学作品给加西亚·马尔克斯带来了无尽的名声,但他毅然决然地要为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1994年,他同自己的兄弟一道在哥伦比亚成立了一个新闻基金会。
《百年孤独》面世艰难
1967年出版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对马孔多小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兴衰史的描写,展示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100多年的政治风云和社会生活变迁,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但这部小说的创作出版对加西亚·马尔克斯来说却是磨难重重。他曾说,自己经过十多年的酝酿,1965年他才开始着手创作这部小说。为了专心写作,他辞去了当时在广告公司的工作,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失去了经济来源,维持一家四口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到了妻子梅塞德斯身上。
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忆说,在长达18个月的写作期间,自己都不知道妻子是如何筹款维持生活的。
《百年孤独》的初稿完成后,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妻子当天便赶赴邮局,准备将书稿寄给阿根廷的一家出版社。但当时一穷二白的他们却掏不出足够的邮资,夫妻俩只好先寄出了部分书稿,可谁知仓促中寄出的竟是书稿的后半部分。
尽管如此,出版社的编辑在阅读书稿后如获至宝,立即请求加西亚·马尔克斯将前半部分寄往阿根廷。《百年孤独》终于问世。
红遍全球广受好评
《百年孤独》西班牙语版的第一版1967年6月在阿根廷刚与读者见面,便受到了出人意料的欢迎,短短一个星期,首版印刷的800本便销售一空。出版商只得不停加印,3年时间内共计卖出了近50万本。
此后,《百年孤独》这部长篇小说又走出西语世界,进入欧洲文坛。1968年,该书意大利语版和法语班正式出版;两年后,英语版、德语版和斯洛文尼亚语版又相继面世……据统计,《百年孤独》一书被翻译超过25种语言,销量超过5000万册。
除受到读者欢迎外,众多文学大家也纷纷对《百年孤独》给予高度评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说,《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语文学作品。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美文坛领军人物之一,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也称赞《百年孤独》是“用西班牙语写成的最重要的叙事作品之一”。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对这部小说赞不绝口。他曾于2007年专程前往哥伦比亚参加第四届世界西语大会向加西亚·马尔克斯致敬的仪式。他认为,这本书不仅向他展示了什么是文学,还让他了解了人生。
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一些作品也开始在中国出版。但直到2011年,获得出版授权的《百年孤独》中文版才终于正式与读者见面。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去世如巨星陨落,而他的作品终将流芳。(新华社记者陈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