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电,近年来,新加坡政府的公共住房政策因其良好效果持续受到其他国家政策研究者的关注。在4月11日举行的清华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城镇化和城市管理”国际论坛上,新华网新加坡频道记者专访了新加坡管理大学经济学教授潘淑莹,畅谈新加坡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措施以及惠及全民的组屋政策。
记者:最近,新加坡银行房贷逐步减少,房地产交易数量降至历史新低。您认为这对新加坡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
潘淑莹:在过去数年里,我们有过几轮的房地产降温措施,这些措施是为了限制房地产行业的过度投资。我们看到的房价与房屋交易量下降,都是因为我们采取了这些降温措施。房贷偿债比率与房屋购买者印花税等政策的结合对房地产行业的控制是切实有效的,但对首次购房者来说并没有影响。基本来讲,我们希望能够抑制房地产投机性投资,降低房地产市场热度,我认为这对于市场长远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记者:中国也在采取相似的措施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热度,您对此如何评价?
潘淑莹:在我看来,中国一些主要城市已经开始执行多样措施来抑制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性需求。香港、新加坡等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城市也采取类似的措施,我认为这是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下的一部分。这些政策十分重要,因为一旦泡沫经济发展起来,很快就会开始崩溃,这些都不是一个政府可以承担得起的。以发达国家为例,美国金融危机,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等事件都对各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影响。我觉得亚洲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泡沫经济所带来的危机,中央银行以及政府已开始干预相关行业。
由于较低的利率,流动的国际资金,快速发展的市场,令投机者和投资者认为他们可以像过去一样得到不错的回报率。但有时候这样的想法是过时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些政策措施可以看做是政府尝试去减少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收益。预期收益增长速度超过国家经济增长其实是一个很不健康的趋势。
记者:在中国有很多种住房提供给低收入群体,但由于保障性住房数量和申请人数量之间的差距,造成有些申请者等候数年。请您介绍一下新加坡保障性住房的情况,以及新加坡民众在申请保障性住房时的等候时间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售价。
潘淑莹:新加坡有8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兴建的住房中。新加坡政府正在尝试做到“居者有其屋”,满足想要拥有自己房产的新加坡人。以新加坡的情况为例,因为需要面对较大的人口总量,新加坡政府实际上兴建了各种住房,从单人间到复式套间。新加坡政府同样向私人地产开发公司出售土地。申请政府租屋的家庭,平均月收入上限为1万新币(1新币约等于4.8人民币),而申请复式套间的月收入上限为1.2万新币,大多数新加坡人都符合条件,所以几乎所有新加坡人都能申请并获得住房。
如果申请人是失业者或低收入人群,政府同样提供租房方案。这种具有优惠的价格,大多数人都付得起。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门槛就已经被政府降低了。自从政策实施以来,房屋的定价大约是正常家庭年均收入的4到5倍,不同类型的组屋让各个收入阶层都能拥有自有住房。组屋购买5年后可以进入转卖市场,转卖价钱通常比政府售价高。
记者:中国很多大城市中,保障房项目还只能惠及持有当地户籍的人士,在新加坡组屋购买有哪些类似的限制政策吗?
潘淑莹:政府组屋只对新加坡公民开放,永久居民只能通过转卖市场购买政府组屋,而外国人是不能购买组屋的。所以目前有较多的外国人在新加坡工作,但他们是不允许购买政府组屋的。他们的需求由私宅市场照顾。私宅市场为外国劳工提供公寓,可以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但是价格浮动可能会比较大。同时,由于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新加坡工作、定居,在转卖市场,组屋的价钱也会相应进行调整浮动。(新华网新加坡频道)